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所
青少年自杀悲剧缘何频发
发布时间:2010-04-08 04:53     来源:君健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而不幸家庭之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孩子自杀。如花的生命...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而不幸家庭之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孩子自杀。如花的生命,未及绽放就黯然凋零,究竟何因造成这种令人痛心的结局?如何才能杜绝悲剧重演?家庭、社会、青少年自身都应反省。
现状:青少年自杀事件触目惊心

    日前,山东济南的一名13岁的花季少女在家中跳楼自杀,虽经抢救,但仍未留住她年轻的生命。女孩突然自杀的原因不明,但在她的遗书却透露,曾遭人骂“轻浮”,并且上初中后一直感觉很压抑。遗书称“我听到‘轻浮’这个词时,说这两个字的人竟是在说我,我不能忘记也不能忘掉,我要让那个人永远觉得他是亏欠我的,一辈子我最讨厌的人,我讨厌的人!”

    今年年初,州城一13岁男孩从湖北民院附属医院新住院大楼19楼跳下,不幸身亡。据了解,男孩家庭贫困,其父母均是聋哑人,从小寄宿在其三叔家,性格比较孤僻、自闭。当日下午4时,其父母发生矛盾,父亲砍伤母亲。母亲在旁人陪同下,来到湖北民院附属医院治疗。在跳楼现场,警方发现男孩身上有遗书。遗书称“我活得很痛苦,这世界要把我折磨死了,我恨我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上受这份罪。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什么也不带,什么也不留,离开这个世界,就是为了逃避人间的痛苦。走了!”

    去年,郑州一名18岁的男孩李明服毒自杀,因为服用剂量太大,当地的医院束手无策,等被送到郑州大学一附院急诊科时,李明已经肾脏衰竭,永远离开了人世。“儿子啊,早知道你会走上绝路,我干吗要吵你啊!”得知年仅18岁的儿子因服毒抢救无效死亡时,李明的母亲冯女士顿时哭成泪人。据了解,儿子一直是冯女士的骄傲,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李明很争气,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尖子,所有人都看好他。去年高考,李明发挥失常,高考成绩远低于预期。得知消息后,冯女士一家陷入巨大的失望中。自尊心很强的李明把自己锁在小屋里,拒绝和任何人交流,之后趁家人不注意竟服毒自杀。

    原因: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预防青少年自杀决不是青少年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自杀方面做到“共同参与”至关重要。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一方面他们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支招:加强“三教”,“三方”多自省

    所谓“三教”即是:挫折教育、同伴教育和生命教育。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强调,不可忽视挫折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应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引导孩子明白生活里有不如意之事是正常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自己面对困难,或独立或求助他人,设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扭转青少年对珍惜生命的淡薄观念。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

    除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外,如何帮助孩子积极应对外界打击是每位家长亟待补的重要一课。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能够及时宣泄,家庭为他提供支持和力量,青少年的自杀率会明显降低。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多数会在情绪失控时轻率自杀,但在自杀前往往存在着某些征兆,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时刻留意他们的异常举动,但绝不能溺爱孩子,要指导他们平稳度过心情起伏期。如果自感无法有效帮助孩子,就要立即求助于心理医生。

    学校应重视生命观教育。

    干预青少年自杀,最重要的莫过于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学生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死亡,他会更懂得珍爱、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蒋薇美认为,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相对还较“肤浅”,最困难的一点是不知应该如何才能正确地向青少年传递珍爱生命的观点。若引导不到位,不能让生命教育起到目标作用,那岂不是白费工夫?

    社会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同伴教育的力量。应注意加强青少年在校的友好互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互相关心。不要把关注的焦点只放在自己身上。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注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切勿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要让他们在明白自己的生命可贵、不可重来的同时也对别人怀有更多的关心和尊重。如此,才能有效防范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培养都应和文化课的学习同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这不仅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根本之策,更会令他们受益终身。

    青少年自身也要学会创造快乐人生。

    青少年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将要承担的一份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生命负责,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该更积极地去应对任何外来压力。
分享到:

心情不佳时你如何排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合理用药固然重要 良好心态更不可...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