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年轻的心理咨询师马文正被自己接手的一个个案困扰着。
来访者是一位30多岁的王女士。在前两次面谈中,她悲伤地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不幸的女人,如何在恋爱一年后就草草与现在的丈夫结了婚。婚后第二年怀孕,她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从儿子出生到现在,王女士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无尽的家务劳动淹没了。同时,由于丈夫经常在外忙于事业,夫妻之间交流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亲密的私人空间了,而且王女士担心丈夫有外遇,为此他们总免不了争吵。
王女士觉得自己已接近崩溃边缘,是婚姻把自己毁了。在每次咨询中,她的情绪都会异常激动,充满悲伤、愤怒和抱怨,而咨询师马文也是遵从面谈原则,尽量不去打断她,引导她宣泄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马文自己也被来访者的故事打动了,心情随之一起一伏。
一开始,马文还对自己的共情能力表示满意,但在第二次咨询结束后,马文意识到如果下次仍然让王女士宣泄情感,那咨询将是毫无意义的。
“可是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咨询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带着这些问题,他决定去找自己的导师接受督导。
听完马文的叙述,督导说道:“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不断地共情和情感宣泄并不能帮助来访者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来探讨一些基本的东西,看看你是不是能从中找到答案。你还记得咨询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吗?”
马文回答说:“我记得,当初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咨询模式。首先是寻找和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二个阶段是与来访者一起寻找他们希望达到的理想的咨询目标,列出各种可能性,经过分析后制定可行的目标,最后一步是与来访者讨论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
“嗯,很好,我们在咨询中往往是按照这个过程进行的。现在结合你的案例看一下,有些内容似乎被我们遗忘了。”督导说,“你提到来访者已经用了两次咨询的时间进行抱怨和情感宣泄,作为咨询师,你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同理心,但你是否在这一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清醒,考虑如何引导来访者进入咨询的下一个阶段?还记得在第一个阶段,即寻找和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及其原因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吗?”
马文思考着。在帮助来访者完成情感宣泄、逐渐回归理性后,咨询师要开始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寻找和分析所面对的局面和原因,这样就进入到咨询模式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咨询师一般要和来访者进行以下步骤。
首先要协助来访者尽可能地澄清事实,以暴露出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接着,咨询师在了解整个情况之后,要帮助来访者摒弃之前惯用的主观的思考框架,取而代之的是用新的开拓性的视角重新看待他的问题。一般来说,来访者的困惑往往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访者缺乏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是来访者没能充分利用、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资源,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最后,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对诸多问题进行优先排序,以便决定优先解决哪些(或哪个)问题。
“噢!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之前好像和来访者一样,站在困境中走不出来,由于害怕影响来访者的情绪抒发而放弃了对一些具体细节的澄清和追问。过多的情感投入阻碍了我协助王女士用新角度看问题。”马文说。
督导笑了:“嗯,看起来你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很好。理论的东西有时很重要,当我们在咨询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因为中间某个步骤没有做好或者尚未完成。现在,很多咨询师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帮助来访者宣泄情感这一步,但这仅仅是问题的开始。就像慢慢揭开身上的伤疤一样,不能揭开后却不管了,而是要挤出脓血,进行消毒、上药,再包扎好,等待伤口愈合,这才是一次完整的治疗。后面这一系列步骤是咨询的重要部分,是这些重要步骤能够真正帮助来访者。”
督导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今天讲到了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很好地帮助来访者澄清和分析问题及其原因,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具体需要咨询师做些什么?”
马文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发现,就像医生开药方之前要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检查一样,这个步骤要引导来访者详细讲述问题情境中自己的所思、所感和采取的行动。对来访者而言,这是一个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而咨询师则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来访者是缺乏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手段,还是忽略或没有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和资源?这一步须建立在咨访双方良好的关系之上,通过咨询师的同理心和对来访者的自我暴露行为的不断肯定与支持实现的。
来访者在讲述问题时会有意无意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是“竹筒倒豆子”式,有的是“挤牙膏”式,有的专注于细节,有的侧重于表达感情,还有的会隐瞒或漏掉某些事实,而往往漏掉的或隐瞒的内容恰恰是问题的重点或者原因。所以,咨询师必须要认真倾听,通过解释和提问的方法澄清事实,收集完整的资料。
督导继续说:“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将涉及到回顾过去。在协助来访者谈论过去的时候,咨询师需要遵从一点,即如果回忆过去能使问题情境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或者能对促进来访者改变现在的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那么就可以讨论,因为这样的过去对现在是有意义的,否则不会有助于咨询的推进。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来访者谈到在工作中总是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感到周围的同事对他很冷漠,有意排挤他。当时咨询师请他回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如何。他一直有做事拖拉的习惯,由于家长从小凡事包办,他做起事情来不会统筹规划,在工作中频频失误,最终才引起同事对他的不满。在这个案例里,虽然咨询师从回忆亲子关系中找到了一些原因,但是在解决来访者对工作的困惑上,回忆童年亲子关系的好坏并不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所以,这里的讨论显得没有必要了。”
结束督导后,马文继续思考着导师留下的问题。为了帮助来访者纠正之前歪曲、片面的观点,采用新的积极的、客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咨询师将不可避免地挑战来访者。该如何完成这一步?该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的确,纠正歪曲的观点就意味着时时刻刻都在向来访者进行挑战,因为之前他们总是片面性和歪曲性地看待自己的问题。马文发现,他应该要求自己先理解来访者看问题的角度,然后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阐释来访者的问题,而这个角度是积极的、客观的,既肯定了来访者的问题是存在的,也指出问题是因为一些错误的解释,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者忽略了自身有用的资源造成的。
来访者自身就是最好的资源,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失败和不足,而看不到背后的希望和积极的一面。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建立起自信,寻找自身的优势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当问题得到重新认识后,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排序,选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在马文的经验中,都是与来访者一起选择制定咨询目标,或者说是由他来协助来访者制定咨询目标。当然在最开始,他曾经认为自己选择的目标就是来访者应该解决的问题,但那样的结果是来访者不再进入咨询室,因为这是咨询师想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来访者的。曾经有位女士因为与孩子的关系处不好来找马文咨询,在讲述事实的过程中,马文发现她的夫妻关系并不好,由于教育分歧经常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建议她先解决夫妻关系。但是来访者很生气地告诉马文,孩子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她现在只想知道做什么才能够保证这两个月里不与孩子争吵,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马文赶紧调整咨询方向,为她提供了一些调节自身情绪的有效建议。
在经过督导和反思之后,就王女士这个案例,马文似乎看到了咨询的发展方向。王女士一直抱怨是婚姻和家庭造成了现在的自己,但是她没有看到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交际,婚后便辞去工作而没有发展新的业余爱好,失去了扩大社交圈子的机会。同时,传统的相夫教子观念也抑制了她自我发展的欲望,而其实她结婚之前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这一点将是鼓励她改变自身状态的一个非常有利的资源,有助于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改变现状的。当然,这中间需要咨询师不断地挑战来访者的固有观念,需要给予来访者不断的鼓励和信心。
心理处方10年开一回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消除自己对别人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