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明星翁美玲、张国荣,再到《杜拉拉升职记》演员尚于博……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已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提高公众珍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家庭医生在线近日进行了一项《世界预防自杀日调查》,参与调查者八成为年轻人,年龄在20-35岁之间,结果显示,超过4成受访者经常焦虑或抑郁,而8.11%曾实施自杀。
抑郁障碍可使自杀危险性增加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高敏表示,人在遇到挫折或者绝望的时候,情绪起伏会比较大。这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情绪起伏,生理性的情绪起伏是偶发的,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宣泄和反应。但如果抑郁、焦虑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则是病理性的抑郁、焦虑状态;若持续超过两个月,则属于抑郁、焦虑障碍。据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则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因此,若焦虑、抑郁或者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频繁出现时,应该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此次调查还发现,经济负担和职场压力已成为年轻人抑郁、焦虑的首因,48.65%被调查者均觉得自身压力和负担非常大。
高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工作压力大、生存压力大的问题,会导致现代人对自身的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这些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若无法得到释放,将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敏建议,首先要定一个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目标。其次,要有精神上的寄托,不要把金钱当作衡量成功与否、生存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向心理医生求助意识偏低
令人担心的是,虽然很多年轻人存在着心理问题,但就心理问题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被调查者仅为5.41%,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能解决心理问题”。这表明年轻人向心理医生求助的意识普遍偏低。
高敏指出,焦虑、抑郁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如果焦虑、抑郁已经到了一个病理状态,患者仅靠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的,必须求助专业医生,进行正确诊断和合理用药,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甘愿被啃老 还应把握好度 上一篇 | 下一篇 敢于向自卑心理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