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别人的隐私你别碰
发布时间:2012-01-31 09:50     来源:君健网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锦屏

  小王姑娘是一位白领,性格热情开朗,但是,单位的人都不喜欢她,对她避之唯恐不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小王太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了,以致大家对她怀有戒心,不愿和她接触。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婉颐说,像小王这样对别人生活的关心超出了正常范围,并乐此不疲打听别人事儿的心态,心理上称之为“窥视”,是一种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不仅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是有害无益。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在作怪呢?

  好奇心理  

  人从娘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他们所未知的。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他们怀着新奇、激动和迷惑开始接触、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导致儿童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生来就存在好奇心。喜欢窥探隐私,是天生的,是人类的天性。

  但来自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力,会让我们在窥视前止步,化解这种天生具有的好奇心。而有的人因为自身缺乏约束力,而扭曲了这种好奇心理。

  显示能耐  

  人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以满足被这个群体其他人关注的需要。就像在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获得别人认可,成绩差的通过做小动作或调皮捣蛋来获得同学的关注。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大多数也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知道得比别人更多”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控制心理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而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为了不让自己的隐私暴露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在打探别人隐私的同时为自己的心理设置一道防护栏,希望尽可能多地知道别人的隐私,以便在受到别人威胁的时候来保护自己。

  马婉颐说,在人和人的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既是礼貌,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但如果过分探究别人的隐私,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这里,我们举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个例子,看看她是如何面对别人的隐私。

  日本有位张爱玲的崇拜者叫吉田丰子,她有过比较丰富的情感经历,希望把这些经历无偿提供给张爱玲当成写作素材。张爱玲拒绝了,因为她“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吉田丰子没有生气,她说:“我觉得我能够成为她小说中的模特儿是件光荣的事,但得知张爱玲女士‘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这种高尚的情操,令我更加感动。”

  不乱碰别人的人生,尤其是不随便打探别人的隐私,唯有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个中滋味别人无法体会,所以要做到:尊重别人的隐私,不打听,不传播,不无中生有;同时,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轻易泄露,有些东西应该锁在自己的心里,或者找真正的朋友分享。

分享到:

美研究称压力可增加患慢性病风险  上一篇 | 下一篇  长假综合征来袭生理心理调整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