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网上社交,带来心理封闭
发布时间:2011-08-24 09:56     来源:君健网

  网络社交为何“如火如荼”?

  人潜意识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为什么网络会让人沉迷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余金龙说,这往往是人潜意识的需求的表现。

  “偷窥”———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中获得快感和刺激,网络上经常“潜水”的人恐怕就有这种心态。有的人是纯属好奇,也有的人是自己生活不如意,就上网对别人指指点点,甚至幸灾乐祸。“反正我看你的笑话,你也不知道我是谁。”这种躲在暗处“看热闹”的阴暗心态,在网络上得到了无限放大。

  “裸露”———人类的起源本来就是裸体的,只不过随着进化,人才有了道德约束,产生了羞耻之心。虽然“裸露”从此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但它时不时地都会突然爆发。“裸露”不单是指身体的暴露,也包括把最秘密的东西公开出来。网络上所谓的晒工资、晒年终奖、晒隐私,还有晒富,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心态。而在旁观者的惊讶和起哄中,“裸露”者也会获得心理满足。

  “发泄”———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自我调整,又没有渠道倾诉,上网无疑是发泄痛苦、愤怒、不平、悲伤情绪最理想的地方。嬉笑怒骂,随心所欲,就算是说最难听的话,顶多也就是被删除、被屏蔽。那些在网络上总是扮演“批判者”、“愤青”、“痞子”的人,往往是心理压力过大,自我又不够强大,通过打击鄙视他人来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尊心的心理平衡,或是因为自我不能接纳而向外投射,都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平衡的典型。

  “寂寞”———网上有句话说:“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内心越孤独的人,越会将情感的宣泄寄托在网络上。他们喜欢灌水,加关注,逛社区、论坛,更喜欢“织围脖”。看上去,他们或许是网络红人,可在现实中,他们缺少和他人的亲密关系。默默无闻,形单影只,不太好相处,在人群中,他们往往被这样形容,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一群人。而越是被忽视,他们越想寻求满足和慰藉,无疑,网络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温情。

  “焦虑”———有些人每天乐此不疲地刷微博,上Q,“抢沙发”,看各种各样的资讯,似乎不第一时间了解网络上的新鲜事,就变成了“奥特曼”(outman)。为此,他们可以不眠不休,就连吃饭、走路、坐车、开会也要通过手机上网。虽然一说起最新的网络用语、网络事件,他们都可以轻松道来,称得上是时尚前沿人物,但他们内心潜藏的焦虑、不自信、害怕往往比一般人更甚,而失落感也会来得更强烈。

  “期望被认可”———无论多么平凡,每个人心底都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认可。而人人平等,正是网络最大的吸引力所在。就算没有美貌,没有财富,没有名声,只要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就能一夜成为红人、名人。“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之所以会受到热捧,很大程度上是寄托了“小人物也有大志向”的集体潜意识心理。在他们身上,草根阶层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小心“虚拟社交依赖症”

  余金龙表示,上网可以及时了解信息,还可以打发时间、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网络的“隐私安全、平等、接纳、可自由交流”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心理治疗作用的。如果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应该说有积极的一面。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是过度上网,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就像染上毒瘾一样,已经失去了自控力,一离开网络就觉得难受,坐立不安,只有回到网上才觉得舒畅,那就是有问题了,可能对身心都会有害了。

  “每个人都有多个人格,网络上的那一个或许是你的电子人格,它可能表现得和你平时不一样,有很多潜意识的需要可以由此释放。如果你沉迷于此,久而久之,你的电子人格就会越来越强大,从而超越现实的自我。那个时候,回归现实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会让你产生逃避、放弃的心态。”

  余金龙说,只有现实中的人格强大,才是最健康的。但事实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而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容易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随之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等症状。这将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使其忽略了现实中应负的责任。在家庭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得冷淡,工作上与领导同事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将影响婚姻事业和其他方面。同时,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的人往往是不自信的,在现实中会出现孤僻、压抑等性格的偏倚。

分享到:

8个征兆暗示心理亚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为身边人送上心情大礼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