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急救门诊 > 急救常识
心肺复苏实施胸外按压抢救效果更好
发布时间:2011-03-22      来源:

  早春时节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特别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脏性猝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新版复苏术:“胸外按压”最重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国际上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过多次修订。2010年,欧洲、加拿大等国对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旧指南)作了重要修改。指导原则是,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方法越简单、易行,效果越好。

  1.更强调胸外按压

  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心跳骤停病人应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和通气(人工呼吸)。新指南修改为,对于未曾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而言,如果遇到突然倒下的成年病人,应立即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即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研究表明,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而言,单纯胸外按压更容易实施,且对于因心脏病导致的心跳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效果与同时实施人工呼吸的效果相近。

  2 急救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通常所说的心肺复苏三部曲“ABC”,指的是初期复苏的三个环节:A(airway)——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即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即心脏按压。 

  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规定,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首先检查病人是否可以正常呼吸,然后做2次人工呼吸,再进行30次胸外按压,随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30:2循环,即“ABC”。新指南将C步骤提到了第一位,即在打开气道和做人工呼吸之前就进行胸外按压,即“CAB”。 

  心肺复苏程序的变化,体现了急救的新理念:尽早建立循环,争取急救时间。绝大多数心跳骤停的病人在垂危、濒死阶段,都会经历“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的过程。室颤时,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射到心脏外,心脏本身、脑和身体其他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病人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室颤被喻为“死亡的钟声”。对于室颤病人而言,维持生命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程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需费时间,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后,胸外按压可以立即实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一名施救者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在其完成30次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准备好气道,紧接着进行人工呼吸。   

  3.取消“开放气道后,看、听和感觉呼吸”步骤 

  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要求施救者在开放气道后,采取耳贴近嘴鼻,眼看(胸廓起伏)、耳听(气流)、面感(气息)的方法评估呼吸状况。若既没有发现胸部起伏,也没有感觉到气息,或病人仅有叹气样呼吸时,即开始做人工呼吸。2010年新版指南则取消了开放气道后“看、听和感觉呼吸”这一环节,而建议在检查心脏是否骤停时,快速检查呼吸,只要病人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即刻实行心肺复苏(CAB顺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牙痛的家庭急救措施  上一篇 | 下一篇  疾病突发 急救“四个不”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