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药品食品 > 安全用药
血脂在参考值范围可能也需服用降脂药
发布时间:2011-04-01      来源:《北京晚报》

  全国范围内血脂异常的人数快速增长,2004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目前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和高血压不同的是,高血脂症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一般需要通过化验才能发现异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医师王青说,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根据现有的血脂防治指南,血脂异常的患者如果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把血脂指标降下来,就需要合理用药,以降低高血脂带来的风险。

  “血脂异常”没有固定标准

  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了血脂化验,拿到化验单后核对血脂的各项指标,发现自己的数值都在参考值范围之内。可拿到大夫那却过不了关,大夫还是会开一些降脂的药物,这让不少患者很不理解。

  “化验单标注的是参考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根据血脂防治指南,血脂指标在不同的患病人群有不同的标准,不是‘一刀切’。实际上,参考值适用于‘一般健康’人群,对于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有一个特定的参考值,但是这个化验单上是不会标注的。”

  王青说,以血脂中最受关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是1.81-3.35mg/dl,这是“健康”人群的正常范围,如果是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这个数值就不能超过2.58mg/dl,一些人甚至会要求降至2.08mg/dl以下,这就是医生说的“达标”。

  降脂药以控制单一指标为主

  临床上主要的四个血脂指标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只要有一个增高就叫做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血脂”,起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太有效地用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甘油三酯则是‘帮凶’,目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方向是一致的。”

  王青说,目前降脂药主要针对低密度脂蛋白或者甘油三酯,两药合用还没有特别多的证据证明是安全的,尤其是年龄大的患者。所以,在药物降脂过程中一般以控制一个指标为主。

  “在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高但甘油三酯不是太高的情况下,首先控制的是低密度脂蛋白,然后再兼顾考虑甘油三酯的治疗。但如果甘油三酯太高,患者会得胰腺炎,就需要首先控制它。”

  他汀类药物是抗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在用降脂药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果来调整药物,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范围,就需要加药进行控制。”

  王青表示,他汀类药物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最有效和常用的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抗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绝大多数他汀类的药物在晚上服用,服药一个月之后需要复查血脂,评价药效的同时监测副作用。如果服用一个月之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没有达标,需要加大药物的剂量或调整药物,一个月之后再进行复查。达标之后,复查的间隔可以相对长一些。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不是特别高,但甘油三酯偏高,首先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饮食、运动习惯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生活方式控制不了或者做不到,就需要药物干预。”

  目前针对甘油三酯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两大类药物,一类是贝特类,在降低甘油三酯效果上比较明显,还有一类是烟酸类,既降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不如他汀类药物。

  王青建议,血脂是一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出现问题及时干预,就能降低血脂异常带来的风险。年龄大于20岁的人群,最好5年左右检查一次血脂情况,年龄大于40岁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要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情况。如果已被确诊为冠心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3-6个月查一次。

分享到:

用阿司匹林阻止反复性流产  上一篇 | 下一篇  胃肠解痉药使用“三要”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