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移动医疗能给你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14-12-12      来源:


  说好处
  做医生助手当患者帮手
  帮医生
  帮医生梳理病人

  有些手机APP软件,或者网站可以对患者问题进行分诊和、疏导,设置严格有序的多级导诊程序,在患者真正和医生沟通之前,起到了筛选把关的作用,这减轻了很多医生的网络问诊的压力和负担。

  当医生的助手

  医生助手服务模式的定位是由医生主导,为医生服务的移动端患者管理随访助手。这种服务模式是一个封闭系统,只有在医生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病历在不同医生间的流转,这也充分保护了医生和患者的权益,避免病源流失。app从医疗个性化的管理工具切入,充分调动了医生在医疗资源管理和调配的主动性。

  辅助医生开展科研

  医生可以在患者入组后,让患者在手机端安装一个科研随访App。这样,患者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自动收到下次访视的提醒,医生也能够通过手机APP,与患者直接沟通,并可向患者发送研究注意事项和科普文章等,甚至一些访视内容(如随访表)可以设计成直接通过手机App完成。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在平时看病人的时候,就注意积累潜在的患者资源,并通过有效的App能够在随后进行更有效地沟通和维护。这样一旦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平时维护稳定的患者群将成为招募病人的一个有效资源,同时,有效的随访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保证。

  帮患者
  寻医问药更便捷了

  以移动APP作为切入点的创新公司,其问诊模式是一个以患者为导向的咨询工具,强调即时性和效率。允许患者悬赏提交医疗问题,由医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长进行抢答。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医生的认可,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自由向医生提问,并根据医生的回答给出满意度评价,医生从中可以获取相应的报酬,评分高的医生被优先推荐,评价越高,医生获取的收益分成比例越高,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价值。

  说问题
  移动医疗还没那么完美

  中国的移动医疗到目前为止,发展核心仍然在前端用技术改变服务模式以及数据收集的阶段。移动医疗缺什么?缺的是如何打通数据、技术和服务,真正拓展到后端诊断、个人健康干预。目前真正有效的模式还没有出现。不过现在很多投资者,包括风投、互联网巨头和产业内公司,在经过了快速发展的一轮前端布局之后,也开始逐渐把触角伸向后端。
  目前,在中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大众消费类的可穿戴设备功能简单,主要是跟踪运动量、心跳、体重、呼吸等常规指标,这些可穿戴设备的准确性达不到医学参考的标准。在美国,真正被医生采用作为临床诊断参考的App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测试,而且往往是针对某一方面疾病,有非常精密的准确度。这类属于临床类的App和硬件完全不同于大众消费类,在审批上需要FDA审核,使用的时候有的是医生处方的一部分,可见其专业性。而这类产品目前在中国还没有。
  其次,就电子病历本身来讲,最关键的是电子化的实验室报告和各种检查。这也是在中国最难做的。每个医院标准不同,格式不同,且医院之间不通。报告大部分都是纸质的。要想做成电子病历,辅助远程诊断和健康建议,只能靠病人自己上传扫描材料,这个步骤比较麻烦,很多用户和医生不愿意去做。从某几个专科切入的效果可能会比全面铺开更好,针对特定慢性病设计不同的病历模块,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这样比较适合标准化的疾病。
  即便如此,目前来看要想真正把前端技术和数据,通过电子病历这个枢纽,和后端服务联系起来,仍然受制于政策对远程医疗的限制和整个医疗行业缺乏电子化档案这个问题,现阶段的电子病历更多的是一种线上到线下的枢纽,帮助病人和医生交流,并最终给出线下治疗的建议和引导。随着公立医院生存压力加大,可能有更多医院愿意让医生通过线上平台来为线下倒流并积累品牌影响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叫魂——侵华日军常德细菌战追踪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不得“讲条件”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