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专家呼吁:抽烟之害远甚于PM2.5
发布时间:2013-04-22 02:35     来源:君健网

    抽烟是肺癌最大的危险因素,抽烟是非常确定的肺癌相关因素

    PM2.5,恐怕是最近人们提到最多的词语之一,当人们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新鲜事物的时候,却忽略了更大的危害。有人将PM2.5的危害与抽烟相提并论,专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专家指出:抽烟已经明确与肺癌直接相关,在所有的肺癌治疗指南中,让患者戒烟都写在第一条。

    河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研究员陆建邦在他的科普讲座中引用了一张建国后居民烟草消费的曲线图,与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相对比。陆建邦说,目前,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吸烟率都很高,同时开始吸烟的年龄也不断提前。一些初中生都开始吸烟,这也就为未来的居民健康埋下了隐患。

    王启鸣也提到,近几年来,美国肺癌发病率稳中有降,男性是降低的,女性是稳定的,这与上世纪女权主义运动将女性抽烟作为女性解放的标志有关。他提到,即使已经开始倡导戒烟,但抽烟热潮将持续危害之后的二三十年。

    抽烟的人只吸走30%的有害气体,其他70%被周围人吸入,躲开烟雾很重要

    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抽烟者,但对于中国来说,不少不抽烟的女性也患上了肺癌,这一现象被国外研究者称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腺癌(肺癌的一种,不抽烟的女性患这种肺癌的较多)”,而这一现象则被研究者认为与二手烟、厨房油烟相关。二手烟也是已被证实的肺癌危险因素之一。

    王慧娟提到一个案例:一个70多岁的老烟枪,有60年的抽烟史,自己天天烟不离嘴,也没有患上肿瘤,但他的老伴儿却死于肺癌。

    很多抽烟者会拿身边类似的案例作为自己不戒烟的理由,这是非常不对的,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案例发生呢?专家讲解说,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人体内的“抑癌基因”和“易癌基因”本身一直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有长期的不良外界刺激,比如烟草,激活了易癌基因,或者抑制了抑癌基因发挥作用,平衡被打破,到了某一个临界点,扳机被抠响,肿瘤发生了。但也有一些人体内根本没有易癌基因,所以外界刺激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就像前面提到的,肿瘤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才爆发的,所以你抽烟十年没有患癌症,不代表继续抽烟还不会患癌症,也不能靠这认定你就是没有易癌基因的幸运儿。个体案例不能跟整体概率相提并论,就像你不可能买一张彩票就指望中奖一样,那是太小概率事件。

    这个案例也说明,二手烟的危害很大。王慧娟指出,抽烟的人,只有30%的有害气体是被自己吸走的,70%都危害了周围的人,二手烟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中大部分是有毒的,有一些有致癌作用。

    王启鸣指出,我们要树立一个意识,就是如果有人在你周围抽烟就是在毒害你。公共场所禁烟在很多国家都执行得很好,在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如果有人要在公共场合抽烟,都是偷偷摸摸的,自己都会感觉很不好意思。但在我国,即使你制止其他人抽烟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王慧娟提醒,如果你不能制止周围人抽烟,至少要躲开能见的烟雾范围,因为大多数有害物质都在那个范围内。

    自己抽烟危害比二手烟大

    鉴于大家对二手烟危害的了解,有这样一些观点也出现了:二手烟危害比抽烟还大,与其闻二手烟不如自己抽烟;二手烟危害很大,烟雾、烟尘落在头发、皮肤上都会造成危害。

    对此,专家认为,首先,抽烟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本人,虽然抽烟者本身可能由于自身的修复机制,对烟草的有害刺激抵御性更强一些,但一旦养成抽烟的习惯,这种抵抗力不足以抵消烟草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数据表明,男性抽烟者更易患肺癌,拿个体案例做挡箭牌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而且,偶然抽烟并不能建立起你体内的防御机制,所以千万不可为了防御二手烟而拿起手中的烟。

    另外,虽然二手烟是确定的危险因素,但不能说二手烟的危害要大于抽烟,这是因为二手烟很难定量估算,烟雾及气体在空气中飘散,虽然有70%,但并非都吸入了一个人的肺里,也不是全都被吸入了周围人的肺里,偶尔落在皮肤、头发上,也会被吹落,还没有研究证实这样可以致病,所以也不必过于紧张。

    烟草的危害来得慢、去得快

    王启鸣最后强调:“烟草对人的危害一定是持续性累积的,时间越长危害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有‘三个20’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即烟龄超过20年的、20岁以下开始抽烟的以及每天抽烟超过20支的。但这个危害来得慢,消失得却比较快,戒烟后十分钟,心率和血压就会下降,效果立竿见影;戒烟后三个月,心肺功能就会改善;戒烟一年,心血管病风险下降一半;5年后患口腔、咽喉、食管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下降一半;10年后肺癌死亡风险下降一半,患喉癌和胰腺癌风险下降。所以,戒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目前不能明确PM2.5与肺癌有关

    近年来,环境与肺癌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肿瘤是多因素的,所以很难就大气污染这单一因素做研究来证实它跟肺癌有直接的关联,但近年来的发病率确实能够从侧面证实环境污染与肿瘤密切相关,数据显示:经济特别是工业发达地区肺癌发病率成倍增长,而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发病率远远比大气污染轻的农村高。肺癌是受环境影响最明显的肿瘤。”王启鸣说。
 
    越来越多的雾霾笼罩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天空,更多的是人们的内心:空气躲无可躲,我们如何应对?

    ●比PM2.5可怕的是它吸附的有害化学物质

    王慧娟综合了我国权威专家的研究后指出,从临床上看,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话,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急诊及其死亡率要增加6%~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能够明确证实PM2.5与肺癌发病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也并不说明两者一定无关,只是大家不必为此产生恐慌。

    王慧娟说:“今年2月底,PM2.5才被拟命名为‘细颗粒物’,大家都知道,直径小于3微米的细颗粒会进入肺泡,大的颗粒物停留在支气管就下不去了,可以被带到体外,但细小微粒就进去出不来了,但出不来是不是就一定致病呢?这也未必。确切地说,对人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颗粒上吸附的化学物质,这些细小颗粒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吸附了致癌物质,就有致癌作用,在大气中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30多种,其中多环芳香烃类的苯并芘,为空气污染中的主要致癌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工业废气、抽烟的烟雾等。所以,防范PM2.5最关键的还是遏制化学污染。” 

    ●少抽一支烟、少开一天车,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王慧娟说,城市里造成PM2.5的最主要来源有三个:汽车尾气、抽烟的烟雾和厨房油烟。所以说,很多人在呼吁爱护环境,很多网友也公布了统计的每年雾霾天气的天数,实际上这些雾霾都跟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有关,我们每个人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戒烟,至少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近一点的距离就骑自行车、步行。与其为雾霾天气惶惶然,不如多做一点实际有用的事情,少抽一根烟、少开一天车,雾霾出现的机会就会少一些。 

    ●普通口罩戴比不戴好,戴口罩不如锻炼身体、愉悦心情

    关于戴口罩,两位肺癌专家倒是口径一致:普通口罩(包括一般医用口罩和活性炭口罩)都对PM2.5没有作用,戴专门防PM2.5的口罩成本比较高,除非雾霾天气必须长时间在户外,否则不是很有必要。但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口罩还是戴比不戴好。王启鸣强调:“不能因为我们关注了PM2.5就忽略了PM10,大颗粒有大颗粒的危害,大颗粒可能导致慢阻肺、哮喘等,严重的也是会致命的,普通口罩虽然过滤不了小颗粒,但可以过滤大颗粒,对呼吸系统还是有好处的。”

    专家都表示,他们日常上下班自己也不戴口罩,雾霾天气所做的就是尽量乘坐交通工具、不开窗、少外出、尽量远离汽车尾气圈,他们认为,与其防范PM2.5,不如把时间用在锻炼身体上,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是很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等于提高了免疫力,患病的几率就会降低,另外,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不恐病是最重要的。

    厨房油烟是肺癌的一大隐患

    一项美国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女性肺癌相对高发,这可能与当地寒冷房间密封性好、煎炸等烹调方式多,因此产生的油烟较多被吸入有关。

    王启鸣也提到一项研究印证了这一观点:美国做过一项研究,将抽油烟机油盒中的物质取出进行提炼,将其涂抹在小白鼠的身体上,小白鼠长出了恶性肿瘤,这说明抽油烟机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致癌物质。

    专家指出:“所谓油烟就是指高温烹炒出现的烟雾,所以要尽量减少煎、炸的烹饪方式,在低温还没有出现油烟的时候烹炒菜肴,另外,一定要选择一个吸力好的油烟机,最好同时开窗。只要通风好,减少油烟吸入,就无需过度担心。”

    预防肿瘤,这些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有氧运动  王启鸣说,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慢跑,特别是周六周日,在外面慢跑的人比比皆是,社区里游泳池是标配,游泳、慢跑这些有氧运动不但有益心肺功能的提高,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所有肿瘤都有预防作用。

    低盐饮食  很多人都知道,高盐饮食会带来高血压,但很多人不知道,高盐饮食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盐分解后的物质对胃壁细胞有一定的刺激,长期高盐饮食是胃癌的一个诱发因素。

    多交朋友  健康的心理环境对预防癌症很关键,很多肿瘤,比如乳腺癌,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向前追溯半年或一年,都出现过大的生活不幸事件,比如老人或孩子的离世、离婚、生意失败等。这说明抑郁情绪与肿瘤很有关系。王慧娟建议,维持正常、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分享到:

“手机颈”要当心  上一篇 | 下一篇  养狗 先学会与狗相处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