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可要小心,你的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眼睛。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卫生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夏群介绍,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多吃水果少洗澡
怎样才能减少患上“暖气病”的几率?专家们为大家支了以下几招。
室温不超过22摄氏度。冬天室温不宜过高,18—22摄氏度最适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另一方面也避免室内太干。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摄氏度(17摄氏度最佳)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多吃韭菜胡萝卜。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
暖气片上放盆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夏群觉得,要想让水迅速蒸发,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水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比如用拖把多拖几次地。“你会发现,刚拖完地没几分钟,地面就干了,这些水分自然是跑到空气里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王京岚教授则告诉记者,协和医院老病房的暖气片上都配有一个长条的水槽,就是用来保持室内湿度的。
每天通风半小时。李为民提醒,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此外,专家们还推荐了几种防干燥的保健方法:眼干眨眼。夏群说,促进泪液的循环和分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多眨眼。工作间隙,先远眺2分钟,然后做1分钟眨眼运动,60次左右即可,最后闭目休息2分钟。
口干吞津。中医里有种“吞津养生法”。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有益于保持口咽部的湿润,但不要舔嘴唇,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溶菌酶,嘴唇会越舔越干。
手干搓手。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张丰川建议,双手皮肤干燥的人可以两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转动双手,直到两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小心!手机可以致人体过敏反应 上一篇 | 下一篇 两类病适合扎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