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速度实现“病有所医”
发布时间:2012-11-05 04:14 来源:君健网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10年来,党和政府把健康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筹谋划,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健康报推出医疗卫生“科学发展·十年印象”系列报道,试图对医改及医疗卫生事业10年大发展做一个概要描述。
个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看病就医方便程度得到改善。10年间,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民众的感受最直接。
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医药费不再自己扛
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之时,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这项制度会给农民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镇潘保村村民才让的遭遇,就是最鲜活的例证。才让出生不久就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几万元的医疗费对他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本该及早治疗的病一直拖到他16岁那年。
2003年是刚察县新农合试点工作开展的第一年,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才让的父母为他缴了10元,参加了新农合。几年下来,让全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才让的病不仅彻底根治,他家也没有因治病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状态。现在,才让的新农合医疗证与存折放在一起,作为最重要的东西锁在抽屉里保管。
一项制度的发展,支撑了一个个不幸的家庭。已走过10年的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的人口达到8.32亿,参合率达到97%。新农合制度使农民看病告别了“全自费时代”。目前,新农合制度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居民健康保障制度。
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10年间,我国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截至目前,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4.9%。
“医疗保险涉及政府、企业、医保方、医疗方、医药方等复杂关系,既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公认的典范,因此,医保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然而,我国却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保制度体系,并正在向一个健全的全民医保制度迈进,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奇迹。”
公立医院便民服务渠道不断拓宽——
挂号看病越来越方便
10年间,人们发现,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看病就医程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一大早,来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刘先生直奔预约挂号窗口。他告诉记者,过去挂专家号,有过头一天凌晨来排队的经历,现在来医院之前,先打电话预约所需要的专家号,按规定时间来医院取号就行。“确实方便不少。”
在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看来,实施预约诊疗服务不仅仅只是挂号方式的改变,而是医疗就诊模式的改变,让诊疗更有计划性。“通过大医院就医流程的改造,把专家资源用在刀刃上,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务实举措。”
“住院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83岁的孔凡真。12天前,她因糖尿病并发症被“120”救护车送到这里。因为她在2月刚住过院,孩子们准备好住院押金和所有证件就匆匆赶到医院。但让他们颇感意外的是,医院住院处只看了下医保证,连身份证都没要,没收任何押金,就直接办了住院手续,住院12天了还没交过一分钱。
“住院不用先交押金,没钱了医院也不会给停药。”该院护士长何燕姿说,现在医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患者签订就医协议便可先看病,医疗费用由医院垫支。政府积极协调医疗保险机构拿出部分资金放到医院,并建立了费用监测预警、诚信监督信息系统、法院配合支撑追缴等一体化管理模式。
“以前,护士拿到清单后,账上不足的就要催缴,如果欠上两三百元可能就要停药,本来平常挺好的医患关系,也变得尴尬起来,但现在可以更专注于与患者的沟通。”何燕姿说,“先看病、后付费”,不仅只是一种支付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它给老百姓带来莫大的实惠,看病没那么难了,医患关系也随之更加和谐了。(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无假日医院、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公立医院便民服务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82%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77.5%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城市大医院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逐步缓解。
信息化助力健康管理——
“大专家”离自己越来越近
做完晨练,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养和社区的林阿姨来到离家只有几步路的健康小屋,预约了血糖指标检查。踏进这间约10平方米的小屋,工作人员立即迎上来,递给林阿姨血糖测量仪。测试结束后,又把林阿姨一天前所做的心电图诊断报告交给她。在家门口的“健康小屋”免费测试血压、血糖、精神压力等健康指标,数据通过“云技术”传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由专业健康师进行评测、视频诊断和健康指导。
此前,林阿姨也去过附近大医院举办的义诊活动检测血糖,“队排1个小时,检查结果等了3个月。”有了健康小屋后,林阿姨成为这里的常客。“数据都存在这里,不会丢失,需要测的时候就来一趟,也不用像在大医院那样等半天。这样,我就能方便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指标,一旦不太稳定,还可以随时预约挂号去看病。”
做完血糖检测,林阿姨还按照预约时间,将睡眠监测仪带回家,准备做个全面监测。工作人员说,林阿姨只要一做完监测,数据就能自动传入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这一通过设在社区的远程健康监护自助服务系统,有效实现健康档案自动录入,社区与大医院无缝对接。
10年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健康相关的卫生服务与管理,同样凭借高科技手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地日益紧密。和广州的林阿姨一样,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多的大医院、大专家也借助信息化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在医疗行业内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省、县、乡、村医疗机构间的互动正在形成,使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为老百姓,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提供服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程会诊系统已与88个县(市)连接,会诊量已超过2万例。随着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越来越多的患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专家的医疗服务。
10年间,医疗卫生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生幸福。如今,新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迎难而上,以医保、医药、医疗“三轮”驱动,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为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交出新的“中国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