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患病率攀升 每年新增病患10万
发布时间:2010-03-31 02:35 来源:君健网
58岁的李先生今年春节后突然出现右手震颤、肌肉僵直等症状,不得不停止了工作后,经医生检查他患了早期帕金森病。为他做出诊断的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张振馨今天透露:中国内地目前帕金森病病人已有200万,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
张教授在此间举行的“世界帕金森病日”专家访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患病率将进一步攀升。专家预测,25年后全国患者将达到500万。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约35至45%的病人伴有抑郁症状,不仅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还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经济负担。目前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张振馨指出,该病发病早期就有蛛丝马迹,可通过嗅觉、影像等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国外大部分患者患病1年内就能及时就诊,而中国患病2年以上才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13.6%。她提出,“不要等到帕金森病影响到生活质量了才进行治疗,一旦确诊,就要立即治疗。”
张教授强调:虽然该病无法彻底治愈,但调查发现发病后1至3年内开始治疗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治疗的病人。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上海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陈生弟称,中国帕金森病诊疗水平已从过去使病人寿命延长9-10年增加到15-20年,而在发病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他建议,“刚被诊断出的患者,应该重视早期治疗的方案选择,在有效改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