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蜱咬病原是新布尼亚病毒作祟
发布时间:2011-03-18 03:22     来源:君健网
    一种以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俗称蜱咬病),近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局部聚集性发生。该病经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3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后,世界病毒学研究领域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2009年3月至6月,湖北、河南等地陆续报告了以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而死亡。2010年3月起,我国中部和东北部农村地区再次频繁出现这类病例,引起广泛关注。同年,我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学者于学杰教授领衔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踪迹。

  2010年5月,中国CDC将该类病例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卫生部组织下开展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主动发现、搜索等监测,分别在湖北、河南、山东等6个省采集病人血液标本。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短短1个月内从来自6个省的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完成了该病毒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认定该病毒可能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病毒。科研人员从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辽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标本中又分离到10株病毒,并全部完成了这些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而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

  该所科研人员建立了这一新病毒基因和患者血清的抗体检测方法,并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600余份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证明了新布尼亚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因果关系。
分享到:

食碘盐防辐射意义不大  上一篇 | 下一篇  警惕!头痛或是脑瘤中风信号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