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生物产业的春天来临了吗?
发布时间:2013-03-27 02:55     来源:君健网
  1998年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和同桌开玩笑一样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当时对生物的唯一了解,是媒体上鼓吹的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带着稚嫩的梦想,我和同龄人懵懵懂懂地走进这个圈子。上大学后才知道,当时我们这个专业分数,比其他专业的都高。

  任何一个学科,要想成为主流,必须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IT行业就是例子。如今,15年过去了,生命科学到底是一副什么面孔呢?

  飞龙在天:生物科研的夏天

  如果说21世纪的科研是生物学的世纪,那一点都不为过,很热。

  上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被确定,就像推倒了生物研究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随后RNA、蛋白质、中心法则等被相继确立,为生物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开始,小RNA(microRNA)开始浮出水面,主导了以后将近10年的基础研究。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初步成果,随后测序成本下降迅速。2006年,日本人Yamanaka发现了诱导性胚胎干细胞,成为又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方向,吸引了大量基金和杰出的科学家。

  就在前几天,Facebook的扎克伯格、Google的创立者Sergey Brin、苹果的Arthur以及其他风险投资人联合创立了生命科学突破奖,奖励那些在生命科学领域作出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每人300万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奢华的奖励,几乎是诺贝尔奖的3倍。

  中国的生物科研更是如雨后春笋。2005年饶毅在《细胞》上发表文章,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同时一股回国潮汹涌澎湃,“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杰青等名头吸引了无数在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学者。王晓东、施一公等一大批知名科学家回国,甚至一些外国科学家也加盟中国科研。2012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发表关于乙肝受体的原创性文章,成为本土原创性工作的里程碑。

  毫无疑问,生命科学研究真是如飞龙在天,让其他自然科学学科难以望其项背。

  生物产业: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生物科研和生物产业本来应该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所谓母壮子肥。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这个儿子有点“挫”:基础研究勾画出了非常丰满的前景,生物产业目前还是很骨感。生物产业其实主要是生物制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的药物占据了大部分生物产业。

  从国家分布上看,生物产业几乎一色是欧美列强的天下,美国几乎占据全球最大的100家生物公司的80%,其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等都有大型生物公司。同中国快速发展的生物研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只有一家生物公司(科兴生物)上榜,而且在100家公司中排名第96。

  虽然生物制药主导了生物产业,但不可否认,一些新兴行业正悄然兴起,比如测序。

  2010年,美国成立了一家叫做Foundation Medicine的公司。2011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产品Foundation One(号称第一款针对肿瘤患者的信息服务)。只要病人给公司提供大小合适的肿瘤病理切片,公司就会对肿瘤样本进行测序,从而发现病人特异的肿瘤基因组。然后,公司会根据病人独特的肿瘤突变,根据已有的文献,给病人提出最合适的肿瘤治疗方案。

  Foundation One只是近年基础研究进步催生的科技服务之一。这个产品的背后是癌症研究领域热炒的所谓个性化治疗。而从根本上,个性化癌症治疗得益于日益低廉快速的基因组测序。

  除了通过病理样品进行癌症基因组测序,还可以有更为简捷的方式。哈佛医学院的Daniel A. Haber一直致力于通过检测血液中痕量的癌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来早期检测癌症。对这些癌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可能比病理切片伤害更小,而且对某些无法获得病理切片的癌症(比如脑癌)意义重大。

  基因组测序还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是健康评估。现在很多同各种疾病相关的DNA序列(被称为SNPs)已经被鉴定出来,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呈井喷般的发展趋势。这些序列一旦达到一定数量,通过每个人的基因组序列来预测疾病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就大大增加。

  如果说有朝一日,个人基因组测序被纳入美国的医疗保障,我一点都不奇怪。不但政府需要个人的基因信息,保险公司、医疗公司肯定对这些信息充满渴望。

  所以,基于测序技术将会诞生很多新兴行业。目前基因组测序的价格正向1000美元/人这条路稳步前进,价格低廉的测序和对测序技术的改进本身就是一项产业,而且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

  基于测序的服务则是另外一项规模巨大的服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序列进行分析,给客户提供有效的建议。美国现在很多学校有新兴的基因咨询师项目。以后基因咨询将是一个新兴行当。另外,新的电脑软件将被开发,用来解释和说明个人基因组信息对疾病的倾向性。

  测序一枝独大,但是针对DNA的其他操作也潜力无限。

  最近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将大量信息编码存入DNA从而实现长期存储的方式。尽管现在DNA存储的成本非常高昂:每兆字节需要大约15000美元,但是同测序类似,DNA存储的成本将会不断下降;而且DNA存储在长期保存上的优势是其他存储方式无法比拟的。也许不久的将来,DNA存储和读取将引发信息的革命。

  3D生物打印。连奥巴马演讲都不忘了提到3D打印,这个词应该是2012年末最热的科技名词之一吧?3D生物打印则有比一般3D打印更广阔的用途:各种器官都能被打印出来,而且不会产生免疫排斥。

  基因组编辑。2011年Nature Methods把年度技术的头衔给了锌指蛋白核酸酶和TALENs这两项基因组编辑技术。最近另一项更为简便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技术横空出世。不久的将来,基因组编辑结合测序,有可能被用来对有缺陷的婴儿进行基因编辑,防止疾病。

  履霜坚冰至:春天?冬天?

  如果生物科研不能让老百姓受惠,仅凭国家对生物研究的支持,那么这个生物产业,根本就是个泡沫。中国目前根本就只有生物研究,没有生物产业。

  总之,无论中外,生物产业都是方兴未艾。中国的基础更薄弱,孕育生物产业的土壤更贫瘠。

  但是生物产业注定是生命力强劲的未来之星,因为它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迟早能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托起这颗希望之星,需要政府的导向、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更需要杰出创业人才的开拓领跑。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这其实也是生物产业的现状。

  (徐鑫 作者系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研究员)
分享到:

胆道闭锁患儿资助项目启动  上一篇 | 下一篇  让器官捐献照进阳光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