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毕业生≠临床医生
发布时间:2010-12-08 10:52 来源:君健网
什么样的人能做医生?照许多人想来,医学院毕业生分配到医院工作,理所当然就成了临床医生。上海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这一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将彻底改变。从今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今后医学本科毕业生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培训,合格后才能成为临床医生。同时,从今年起上海市的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所有要在上海执业的医学毕业生,都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国际医学界有共识、有经验、有实效。医学教育,应当是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体。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教育在医学人才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被院校教育取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意义极大。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国家之一。有学者曾研究中美两国临床医生的成长差异,分析显示:在美国,一个医学生毕业后8至10年,临床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此后进入缓慢上升期;而中国医生成长的轨迹曲线总体呈爬坡式缓慢上升。大概20至25年后,这两条线会基本“会合”,表明我国医学院的培养质量并不差,差的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缺失,导致医学生在毕业后获得的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而有效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更让跨出校门就成为“单位人”的医学毕业生少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结果是,同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因分配到不同的医疗机构,几年之后,其医疗水平差距明显增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蔡端教授说:正是这种差别很大的住院医师培训体制,让一个病人向6个医生求诊之后,甚至会得到6种治疗方案。
根据国家医改方案的总体要求,上海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让病人在各级各类医院中都能找到放心医生,已成为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头戏”。今年2月,上海印发《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首批招录了1830名住院医师,在确定的39家培训医院中接受培训。
市卫生局科教处副处长许铁峰介绍,上海试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政府为主导,专家指导、培训医院具体实施,同时引进竞争和淘汰机制。根据有关规定,培训医院与医学毕业生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如是外地生源,可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或居住证。上海还制定了鼓励优秀临床医学毕业生到郊区基层工作的相关政策。
目前,上海也已启动教育部批准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按照“试验方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相应课程学习,通过考核后将可获得研究生学位证书、研究生学历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据了解,根据上海市2010年住院医师实际招录人数,教育部下达了2011年900个名额的单列计划,其中推荐免试200名、全国统考300名和上海市单独考试400名。明年1月进行的单独考试,将专门针对2010年招收的住院医师培训学员中的517名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