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生活
献了青春献白发 老有所为不甘后
发布时间:2012-05-17      来源:

  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老年人口问题,甚至有人担心,老年人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诚然,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必然对社会和家庭提出更多的服务需求,老年人的需求与家庭和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之间可能会出现供求矛盾。老年人需要得到更多的服务,这是由人的自然特性所决定的。但并不能把老年人视为单纯的消费者和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不能把老年人和负担划上等号。事实上,不少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而且“献了青春献白发,甘洒余晖托朝阳”。

  乐做社区老人的知心大姐

  陈友君(陈姨是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的优秀协管员,她认为做义工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回报。):2006年,与我相依为命的老母亲病逝。同年,原单位把我的退休关系移交到海珠区退管办,成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当时,我心里觉得非常失落和无助。当街道退管所工作人员得知我的情况后,便经常电话问候和上门探访我,让我很感动。后来,在海珠区滨江街退休片长的推荐下,我成为了一名退休协管员。担任协管员以后,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十类人员”的服务上。例如,和我居住在同一个大院的“十类人员”就有十几个,每天我都会不定时地了解他们的饮食起居,利用电话或上门探访,送上关怀和问候,并帮助20多位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免费申请报装了平安通。

  虽然我已经是一名退休老人了,但我依然有力量能够帮助别人。多年来的义工实践,让我感受到做义工既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回报。通过海珠区退休人员自管互助这个服务平台,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认识许多志同道合、互相关怀的好朋友、好邻居,晚年生活变得更健康、快乐和充实。

  黄惠琼(热心义工):老年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大半辈子的青春,到了老年,身体等各方面条件都肯定不如从前,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因此,老年人必然需要后代赡养的事实不能逃避。因此,我常常对自己说:趁现在身体好,能走动,一定要尽己所能,多为社会做贡献。虽然我并没有工程师、医生等专家的专业知识,但我还有一颗赤诚的爱心和帮助他人的劳动力,所以我退休以来一直坚持做义工帮助有需要的人,发挥余热。做好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愉快,也是保持好身体的一种方法。何乐而不为?

  80岁还能拿两个专利

  秦兆年(华南师范大学电教系退休副教授,我国知名的电化教学专家。):非洲人说:“一个老年人去世,如同一个图书馆焚毁。”我非常认同这个比喻,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对于下一代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一直以来,我不认同“发挥余热”的说法。谁说老年人就没有创造力?我58岁从部队转业到华南师范大学的电教系,钻研电教技术二十多年了。今年,我已经80多岁了,还拿到了两个发明专利。这样算起来,我为电教技术奋斗的这些年里,已经拿到五个发明专利了,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贡献吗?科研没有年龄的界线,只要我还能想,还能做,我就会坚持研究,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质量作贡献。此外,我还和79岁的太太下乡义教,把我的电教技术带到贫困的山区,让山区里的孩子可以享受动画教学的好处:更直观生动,更有趣,更能提高学习兴趣。

  老专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梁志成(广东省老科联医疗团团长):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批老医学专家到贫困县市进行义诊,帮助当地的医生提高业务理论和临床操作水平。我们的行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很多群众得知有省里的老医生来义诊都很高兴,早早就来排队。而我们团里的老专家们更是积极响应每期的活动,尽管有不少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人士,但下乡支医却都丝毫不马虎,还曾在乡下亲自动手术呢。老专家们下乡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贡献,退休不退志!我自己也是81岁的人了,但我觉得我还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老有所为是非常重要的,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啊,很多问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怎么能不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因此老专家是社会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牟梅(广东省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我退休之后一直还在医院坐诊,也不图什么,只是为了方便一些老同志(很多人长期都找我看病开药,已经有了较深的感情)。很多人以为退休医生重返门诊部是为了多赚钱,其实绝非如此。以我自己为例,坐诊看病既无工资(只有退休工资),也无奖金,看一个病人只能从挂号费中提成一两块钱。开玩笑地说,还不够买个红薯。我们做了几十年医生了,经验肯定不少,如果在这时退休,实在觉得有点浪费。将心比心,自己看病也希望找经验足的老医生,老中医不也是德高望重的吗?我给《老人报》的“义务导医台”解答读者疑难时,遇到一些问题,我也常常需要翻查相关资料,其实这也是一个自我增值的机会。

  我在社区里做义工呢!

  可以帮助别人,真棒!

分享到:

发挥余热更利老年人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余热当“正热”收获“晚季稻”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