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保健
年过65,体检不忘筛查青光眼
发布时间:2011-06-08      来源:羊城晚报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居全球致盲原因的第二位。在我国,65岁以后发病率可达4%至7%,特别是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但调查发现,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发展中国家估计可高达90%,这些患者要等到“看不清”才就诊,此时的视功能损害已非常严重。专家指出,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因此,要减缓疾病的发展,终生保留有用视力,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青光眼常无明显症状

  应重视眼科体检  

  青光眼像小偷一样,大部分患者初期全无症状,只是视野逐渐收窄,若未能及时就医,患者的视力会进一步受损,严重者甚至失明。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葛坚介绍,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在过度劳累、长时间阅读或看电影电视、情绪激动、失眠等情况下,出现轻微的头痛或恶心、视物模糊不清;看灯光时,周围有一圈缤纷的彩虹圈,这些症状可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一般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消失。

  而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角膜及虹膜之间的夹角是保持分开,发病隐蔽,早期完全没有症状,其后渐渐缓慢和无声无息地破坏视野,令视野范围逐渐收窄,最后只有中心点视物很清晰,四周东西却完全看不见。

  葛坚指出,任何人都可能患青光眼,年龄越大,患青光眼的机会越大,因此年龄超过65岁,最好通过眼科体检来筛查。一般来说,通过常规的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和眼压测量,大部分人可以排除青光眼。而患有高眼压、严重的近视眼、青光眼家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应深入进行青光眼筛查。

  需终身治疗

  定期检查重视随访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葛坚说,“控制眼压是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有效的保护青光眼视功能的方法。”

  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或手术,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眼压。不管接受哪一种治疗,都不能保证眼压能够永久控制。同时,各种青光眼的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患者必须在定期回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发生并发症时及时处理,医生也可以根据眼压的变化及其对视神经的影响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有效保护视功能。

  专家指出,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手术之后,早期眼压控制很满意,来医院看了2-3次都不用再处理,患者就以为手术“一劳永逸”,青光眼治好了,自己再也不用看医生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青光眼一辈子都必须定期看医生,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有一些年纪大的患者手术后过了一两年视力下降了,还误认为是白内障,迟迟没有再接受检查,结果贻误治疗时机,视力无法挽回,后悔不已。

  用药复杂

  患者“不听话”导致疗效差

  急性青光眼几天内都可能导致失明,所以首选手术治疗,引流房水,降低眼压。而慢性青光眼则一般先用药物控制。不过,治疗青光眼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用药次数和时间不同,降眼压效果也很有限,因此,大多数患者常常需要好几种药物联合治疗。

  不过,长期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患者有时不能直接感知治疗的效果。一旦他没有足够的青光眼常识,用药就变得不规范,常常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很难坚持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也就是用药的依从性差。专家表示,这肯定导致眼压控制不好,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葛坚说,青光眼患者的依从性差的现象临床上很常见,这与患者及家属青光眼知识贫乏、医护人员的解释工作不够等有关。他希望青光眼患者能够按医嘱用药,确保眼压受到控制,定时复诊检查,这样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维持现存的视力的。

    葛坚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青光眼科学科带头人。

分享到:

“三高”人群容易发生黄斑病变  上一篇 | 下一篇  温肾健脾调治老年人晨泻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