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医学课堂 > 医学释疑
求实养虚不生病
发布时间:2009-12-10      来源:广州日报
  清代名医林珮琴说:“一身所宝,唯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气、神,从古至今一直都被视为‘人身三宝’。所以实际上养生就是养精气神,只有养好精气神,我们才能不生病。”

  时常有人会这样问我:“大夫,我不懂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个穴位,你就简单地告诉我普通人怎么能养好身体吧?”

  中医常说“人身三宝——精气神”,而我们看到健康的老人也会说“多有精气神啊”,其实,“精气神”三个字,就足以把高深的中医养生之道全部概括进去。

  说个我自己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从医校毕业当了大夫的时候,年迈的母亲神色日渐憔悴,到医院一检查,原来已经得了老年人都容易患上的糖尿病。眼看着母亲操劳一生却遭受疾病的折磨,我遍翻古今中外的医书,一直在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给母亲找出一个标本兼治的方案呢?

  我首先为母亲开出治病的汤药,每周根据母亲的脉症变化,调整一次方子。我总要亲手为母亲熬好药,亲眼看着母亲喝下去。喝了几个月的汤药后,母亲的心慌气短、头晕耳鸣等很多症状有所减轻。我又给她制定了一个食补的方案,也是每周调整一次,莲子粥、乌鸡人参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变换着花样进补。母亲的身体开始日渐好转。

  但是,我还是忧心忡忡,因为老人操劳一生,身体已经不是单纯的气虚、血虚、血淤、风湿、寒湿……而是很多病因相互纠缠,就像是一个彻底搞乱了的线团,从哪里入手都有可能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我试图找到一种根本的养生大法来为母亲调养,让她的心肝脾肺肾都得到全面保养,这样,才能让母亲的精气神一直好下去。

  《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那么,“精”又是从何而来,又怎么能够让老人家恢复往昔的精力呢?我根据中医里“肾藏精”“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觉得应该从腰入手,每天活动腰部,就能养肾而补精。

  我开始帮着母亲推拿腰部,还让她自己多活动腰部。半年后,经常腰酸背痛的母亲,身体一下轻松了很多,感觉走路利索了,牙齿也不松动了,她能重新吃我带给她的核桃了。“肾精足则筋骨强”,这是真实不虚的千古中医大智慧啊!

  再接再厉,我又开始为母亲调气。《黄帝内经》中说:“百病皆生于气也。”对于气,各家名医说法不一,唐朝大医孙思邈推崇肺气,认为“肺应气,气与肺合”;宋代名医李东垣则独尊脾胃之气,提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而清代医学家何梦瑶提出“气之升发,属肝也”的观点。我通过临床摸索,发现气与肝、脾、肺都有关系,气出了问题,会导致特别多的毛病。老人年老体衰,元气涣散,就容易气短疲乏、累则加剧,出现头晕眼花、脘腹坠胀、自汗不止等一系列症状。追溯本源,都是肝气郁结、脾胃不和、肺气失调,导致全身气机紊乱而造成的。母亲这两年来,时常脾气急躁、失眠头痛,想来是肝气上逆所致;胃口不好、气短咳喘则是脾、肺的问题。

  为了找到给母亲补养元气的好方法,我遍览历代养生医书,还自己亲身尝试,最后,我发现宋代流传至今的“八段锦”养生法中,有一种给人补养元气的好方法,只需要“双手攥拳、全身提气”就可以让涣散的元气得到收敛,让郁结的肝气得以疏泄。我教母亲每天练习。由于方法简单,母亲可以随时随地做,所以这次效果更快了,不到三个月,母亲特别高兴地告诉我,最近脾气顺多了,头痛的老毛病基本上好了,不怎么失眠了,气短疲乏的症状消失了一大半儿,胃口也好多了。

  说到这里,有人会打断我:“你刚才只说了人身三宝的‘精’、‘气’,还没有说最后的‘神’呢。”我亲自为母亲煎汤熬药、推拿按摩,陪母亲聊天,这份孝心何尝不是人间最有效的“大药”呢?要知道,中医历来把心神视为一体,《黄帝内经》上说“心藏神”,养神最关键的就是养心情,老人只有心情愉快才能神采飞扬,而子女的孝敬是让父母开心的最有效诀窍之一。而且“心主身之血脉”,心神愉悦,才会血脉流畅。经过大半年的调养,母亲苍白的面色变得红润起来。

  不求实,不养虚,精气神失衡,这就是人类疾病的“十大病因”:寒、热、燥、湿、内风、外风、气虚、气郁、血虚、血淤。正是这十大病因,排列组合出了人间成千上万种疑难杂病。所以,养足“精气神”这人体三宝,不让疾病乘虚而入,这样既能求得蕴藏精气神的五脏六腑健康,又能从根本上灭掉精气神失衡所致的“十大病因”,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一通百通”。
分享到:

乳房疼痛要提防增生肿而不痛必须警...  上一篇 | 下一篇  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常见问题答疑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