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医学课堂 > 医学释疑
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怎么办呢?
发布时间:2009-10-27      来源:君健网

    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除诱因: 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
    (2) 冷疗或热疗: 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
    (3) 水疗: 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oC~30Co。
    (4) 主动运动: 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
    (5) 被动运动与按摩: 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
    (6) 肌电生物反馈: 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 (7) 功能性电刺激: 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
    (8) 药物治疗:目前有效防治的药物:仁仁益髓颗粒,每次一袋(7.5g)一天二次。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脊髓损伤病人长期卧床,静脉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便秘和泌尿系感染,都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血流困难而使下肢(包括足)肿胀,有的病人有低热出现。脊髓损伤病人发生率为:12.5-58%。如果出现一侧大腿肿胀,应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停止肿胀下肢活动
将下肢轻度抬高(10~15°)。并且请医生检查,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2、控制炎症
使用有效抗生素,局部可使用抗生素电离子导入、紫外线照射和超短波等。
    3、平时注意下肢活动(被动活动)
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稍抬高下肢,一些适宜的病人可用每日服阿斯匹林50~100mg一次,以预防血液凝集。
    4、促进血液回流
使用弹力袜和弹性腹带促进血液回流。
    5、需相鉴别
是否肌肉或肌腱撕裂伤:损伤多由于被动活动时,过度用力,造成肌肉或肌腱撕裂、出血、下肢局部出血肿胀,且局部皮肤呈现紫色。只要出现损伤,即应减少下肢活动,但不宜长久不活动,否则亦同样会造成血肿后骨化,影响关节活动。一般情况下,停止一周活动,以后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

分享到:

白塞氏病会传染吗  上一篇 | 下一篇  椎管狭窄症出现肌肉萎缩怎么办?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