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养生
中医防秋燥早饮盐水晚喝蜜汤
发布时间:2011-09-01      来源:

  一场秋雨后,秋天的气息更浓了。秋高气爽,中医认为时下也容易出现“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因此中医专家提醒当心 “秋邪”伤人。

  燥主秋令 最易伤肺

  秋季,许多市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心烦、便秘等现象。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症状。

  “秋季,早晚温差比较大,中午高温易出汗,晚上天气干燥偏凉,很容易造成气阴两伤,气不够就会有乏力现象。中医有“燥主秋令”的说法,也就是说燥为秋季的主气,因而称为秋燥。

  秋燥之气最易伤肺。因为肺脏直接与大气相通,且与皮肤和大肠有密切的关系。冷空气到来后,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统,加上抵抗力减弱,就给病原微生物 以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或引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老人与儿童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历代医学家都认为:秋季养生,重 在养肺。秋季养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中药调理、饮食调补等。

  滋阴润肺

  中医素来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王仕鑫说,秋冬养阴是指秋冬养收敛收藏之气之说,其中的一个含义就是要预防秋燥,滋阴润肺。

  春夏体热,应该多运动,把体内积热排出去;秋冬体凉,应该休养,防止阳气外泄。

  “肺乃娇脏,秋燥常能灼伤肺阴,进而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故中秋季节应注意护养肺阴。”

  “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

  说起补阴,王仕鑫说,这是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养生观要与时俱进  上一篇 | 下一篇  且听中医谈“放血”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