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亲子教育
奖励有时是负能量
发布时间:2013-03-07      来源:

    儿子上小学后,为了鼓励他好好学习,我像很多家长一样制定了奖励措施,儿子的学习劲头变得很足。于是,我又用奖励引导孩子做家务,比如洗碗一次一元钱,倒垃圾一次一元钱等。儿子干得不亦乐乎,用挣得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久而久之,我发现,儿子比我更善于利用奖励了。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公园玩,下楼后,发现电动车钥匙忘带了,于是就想让儿子跑趟腿。结果,儿子跟我要奖励,否则不干。还有一次,儿子在超市里看中一款名牌跑鞋,跟我商量说,要是期末考试进前五名,就给他买。我一看价钱,吓我一跳,980元!于是当场拒绝了。没想到,儿子小嘴一撇,生气地说:“那我不学了,给你考个倒数第一!”我当时心里猛地一惊,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渐渐意识到奖励不仅有积极的一面,更有可怕的负面性。

    偶然间,我看到一个国外小故事。一群孩子天天在一位老人家门口嬉闹顽皮,吵得他头疼,每次赶走后,过不了多久他们又回来了。后来,老人想了个办法。这一天,他给每个孩子一美元,并说自己喜欢热闹,这是作为他们在这里玩耍的报酬。孩子们开心极了,于是闹得更欢了。第二天,老人给了他们每人50美分,孩子们撅起了嘴,心想虽然少点,但也还不错,就继续闹腾。第三天,老人给了10美分,结果有一部分孩子不乐意了,于是就离开这里,不再给老人制造热闹。第四天,老人一分没给,孩子们彻底恼了,再也不在他门口玩了。

    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却因为奖励的引入,变成了一项被动的任务,当奖励消失,动力亦失去。而学习何尝不是呢?学习本是儿子的分内事,却在我的奖励机制下,给他灌输了一种错觉:我学习好给奖励是应该的。要是不给,或者得不到我想要的奖励,那我干吗还好好学?不知不觉中,他竟然把学习当成了一件给我干的事!

    奖励就像一条绳子,拉着孩子往前走,也许刚开始走得快一些,可是一旦绳子断裂或丢掉绳子,那么孩子便没了向前的动力。所以,奖励看似是种动力,实际上却是种隐患重重的负能量。而最好的方法是以兴趣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做事,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分享到:

看眼睛就知宝宝为啥哭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