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亲子教育
孩子心理自私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2-03-06      来源: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发现,平时也经常告诉孩子要懂得分析,可是很多时候还是发现孩子很自私,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这样就气不打一处来,很多时候不是责骂就是体罚,却发现孩子的“恶习”还在。那么孩子心理自私怎么办呢?下面心理学家告诉你:

  孩子讲述:自私有原因

  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父母会发现家中原本大方的孩子变得自私了,他不再乐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不允许你把他的零食送到别的宝宝手中,甚至只是有人碰了一下他的东西,他就会大喊大叫、暴跳如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自私了?

  1、“我”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 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我”的年龄特征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 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 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 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3、周围对“我”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4、物质生活的优越对“我”的影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哭闹后成人一般都会满足。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5、“我”在交往中不懂得策略。

  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成人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儿时没玩够长大思维易僵化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