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优生优育 > 宝宝健康
防治小儿消化病以脾胃为主
发布时间:2011-11-01 02:53     来源:君健网

  小儿自我调节能力差,病机变化快,易虚易实,“脾阳易伤”,故容易出现“脾虚”,或病初为实证很快转化为“脾虚”的病机。故而成立了有中医特色的“脾胃病”专科门诊,以“脾胃为中心,整体调理,治病与防病并举”,进一步发挥中医重视小儿体质的优势,重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速愈。

  基于重视“脾阳”的学术观点,专家用药注重甘温之剂,取方多由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化裁而来。即使对于外感发热患儿,必须使用凉解之法者,也必强 调用药尽量轻灵、轻宣,中病即止,不可过汗、过下,以免重伤脾阳。《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可见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故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更应注重小儿之“脾阳”,顾护胃气;调理脏腑,培 养元气。

  论治小儿杂病以脾胃为先导

  人以气血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专家认为无论何邪所侵,何脏所损,病久必伤脾胃,皆能困脾伤胃,而饮食、药物的摄入,运化、吸收、输布、排泄, 全赖脾胃出入气机功能的强弱。《医林绳墨》有“脾胃一虚,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为诸病”。由此进一步说明了脾胃与气血、脏腑, 与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脾胃的这些特性,因此治疗各种疾病均须兼顾脾胃。《扁鹊心书》有“脾为五脏之母”之说,就是强调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专家一贯强调治疗小儿各种疾病都应以调畅脾胃为重点,如小儿咳嗽,多因外邪袭肺所致,似与脾胃无关,然而却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 说,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痰浊壅肺,肺失宣泄而咳嗽反复发作。《医宗必读》有“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在解表宣肺之剂中仍应 注重调脾和胃,以化痰理气,治病求本。

  治未病亦重在调理脾胃

  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述, 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涵。《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既病防 变的重要思想。张仲景将治未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特点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正气亏虚,卫外机能未固,病邪每易从皮毛或口鼻侵入,加之寒温不 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等因素,易外感六淫、疫疠等邪,而出现各种症状。而脾胃既是后天之本,又可充养卫气,以增强其防卫功能,抵御外邪侵袭。所谓“四季脾 旺不受邪”,是说春、夏、秋、冬四季,分主于肝、心、肺、肾四脏,而脾不主时而旺于四季,即四脏中皆有胃气也。也就是说,脾胃在一年四季中对人体抗御外邪 都起着重要的防卫作用,因此,脾胃的盛衰,关系到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若脾胃健旺,身体强壮,则邪气不易入侵。可见脾胃调和,正气充旺则体质强健,抗邪抗 病能力较强。由此可见,注重调理脾胃,是儿科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方面。

  针对中医儿科治未病,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采用“补脾、运脾、醒脾”三步法原则,即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病后调理中,仍以“脾胃”为中心。防病之 时以“补脾”为主,脾气在人体整个气机运化中处于枢纽地位,从生理上来说,脾胃本身有运化的功能,脾胃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得布,则全身气机气化得助,是 保证人体健康无疾之路。故医圣张仲景曾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反之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既病防变以“运脾”为要,因各脏器疾病皆可伤及脾胃,影响脾 胃运化,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在对症治疗中同时注意调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向愈。《医林绳墨》有“脾胃一 虚,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为诸病”。病后调理重在“醒脾”,许多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或痊愈后,仍食欲差,身体虚弱,大多有余邪 困胃,胃气不醒之证。醒脾即是祛除实邪之困遏,恢复健运功能,亦有诱导小儿开胃之意,临床多用轻清芳香走窜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等。专家基于疾 病瘥后“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之理,强调“节制饮食,以养脾胃”作为预防的原则。

  专家十分重视小儿饮食调养,认为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途径。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脏功能旺 盛,气血充实,提高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增强抵御外邪的力量。故其在行医中经常指导家长对小儿的饮食调护,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

分享到: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儿童糖尿病易漏诊  上一篇 | 下一篇  儿童切勿养成挖耳的习惯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