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者,最初的欣慰莫过于来自孩子的第一声“爸爸、妈妈”,以及第一次蹒跚学步。午后黄昏,推着宝宝在小区里聚会,不少家长也会炫耀自家孩子早早就学会走路:“什么‘七月坐八月爬’,我家孩子干脆省略了爬,直接就会走了!”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客观规律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跳过”了有些环节或许不是好事。“从专业角度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貌似抢了先手,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可能像小鸭子般走路很不稳当,而这个过程可能维持时间较久,而经过一段时间爬行锻炼的孩子,走起来很快上手且步伐较坚定。”中山一院黄埔院区康复科主任王楚怀教授坦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应该从小就关注孩子的走姿,帮助他们迈出未来漫长人生路最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黄埔院区康复科主任王楚怀教授
●从专业角度来说,不爬就走的孩子貌似抢了先手,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可能像小鸭子般走路很不稳
●如何发现孩子步态异常?专家介绍简易识别小窍门:除直接观察走姿外,还可以看鞋底
●如果感觉到走路步态异常,且检查确定为受力线问题,可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及配鞋矫正等措施
“先爬再走”是规律不可投机取巧跳过
父母们先是惦记孩子什么时候能坐,接着是爬,然后是走。然而不少宝宝偏不喜欢爬,肚皮老挨着地,脊背就是挺不起来,后来干脆摇摇晃晃直接学起了走路。对此,不少家长引以为傲,觉得这是孩子聪颖的表现。“都会走了,爬这个过渡阶段还重要吗?”
“爬行很重要,对于刚学会走路又不会爬的孩子,我甚至会帮助他们补上这一课。”王楚怀介绍,人类的脊椎发育是循序渐进且需要一步步锻炼而成的,当孩子可以自己坐稳的时候,就意味着脊椎已经发育到可以支撑其独立安坐的阶段;而学会爬行,则能帮助孩子锻炼脊椎弯曲度和腰部肌肉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在能完成自由爬行,随意坐躺之后,才是学习走、跑、跳等。他认为,现实观察结果表明:爬得越好,走得也就越好。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一心想着让孩子快快走,很早就用上了学步车。“我们不建议婴幼儿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此时其脊椎发育还不充分、腰力也不太够,如果长时间处于站立走动状态,腿部会过早地长期承受全身重力,对孩子发育反而有影响。”
他指出,不经爬行、早早在学步车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蹬着腿走路,形成的走姿不太自然,且像小鸭子般左右摇晃,容易跌倒。反而是熟练掌握爬行技巧的婴儿,由于在此“过渡期”内他们的头、颈、手、臂、腿、脚和肘、腕、膝、踝关节,及全身肌肉特别是腹肌与胸肌,都参加了活动锻炼,所以再由四肢受力发展为两肢受力时,能平稳顺利地完成从爬到走的过渡。
宝宝剃光头反易中暑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季如何护理小儿夜晚高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