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们都知道,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助于巩固记忆和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对于婴幼儿,睡眠对健康的影响要比成人更重要。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智力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睡眠差的宝宝生长发育相对迟缓,免疫力、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能会受到损害,还会引起一系列情感行为问题,如好斗、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然而,2004~2005年全国12省市睡眠状况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0.87%;一些局部地区的研究也表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在11%~46.97%。其中,婴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为难以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而很多情况下,只有当宝宝的睡眠问题影响到父母睡眠或明显影响到宝宝的发育时,父母才会考虑就诊。
80%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
“曾有一对父母带着自己一岁多的儿子来我们医院儿保科就诊,当时一看那孩子,明显就比同龄孩子个头小,而且瘦。我问家长孩子是不是睡眠不好?孩子他妈连忙称是。说他们家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厂,经常是一干一通宵,大人不睡,孩子也跟着不睡,等白天大人睡了,孩子才跟着睡。”郑大三附院长期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硕士冯彩英提醒,“儿童体格发育所必需的生长激素,有80%是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的,如果宝宝睡觉日夜颠倒,会非常影响生长发育。”
建立昼夜睡眠周期
出生后8~12周最关键
“宝宝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主要是因为在出生后8~12周这个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没能建立昼夜睡眠周期,而不良的睡眠习惯则是妨碍婴儿顺利入睡最常见的原因。”冯彩英说。
比如,一些婴幼儿准备睡觉时往往需要吸吮、吃奶,或让家长抱在怀中轻摇、轻拍,才能入睡,这些模式一旦成为习惯,孩子便会过分依赖父母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夜间醒来时,往往也需要父母的安抚才能再次入睡。
孩子睡前吃得太多会出现消化系统不适,吃得太少则容易饥饿,这些也会导致孩子难以入睡。一般来说,孩子出生6~8个月后,晚间睡眠过程中不需要再进食了,如果此时仍频繁喂食,不仅会干扰睡眠周期的自动转化,而且摄入大量的液体会使宝宝夜尿次数增多,造成晚间睡眠不安。
孩子夜醒
不要过度关注
“一些婴幼儿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噘嘴、伸展四肢、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匀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冯彩英说,这时,父母不要急于给予安抚,否则可能会打扰宝宝的正常睡眠。事实上,不需要父母的安抚,宝宝可能数分钟后便会安静下来,自行入睡;除非过了5分钟,宝宝仍不停地哭闹,这时父母可花1分钟的时间来轻拍他、安抚他(不要把他抱起来),然后离开,用意是让孩子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如果宝宝仍然继续哭闹,家长应该等长一点儿的时间再回到他的身边,重复刚才进行过的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夜醒是夜间喂奶所致,可通过减少夜间喂食量和次数,予以纠正。
若上述方法均不能改善宝宝的睡眠不安,则要注意是不是躯体疾病所致。像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以及喝牛奶、喝某种配方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等,这些或可引起婴幼儿睡眠不安。
宝宝“奶声奶气”或患语言障碍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小手电筒 帮你判断孩子是否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