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不断缺少饥饿感
孩子不爱吃饭,有时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出现自我意识,1岁半以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拒绝吃饭和挑食拣饭是孩子向大人强调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大人干预他自由的一种表现。
而偏食、挑食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如“铁”缺乏时易患缺铁性贫血、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不振。“锌”缺乏会影响味觉素的形成,降低味蕾功能,出现味觉下降,出现厌食或异食癖。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一生病,几周之内都不爱吃饭。这是因为任何疾病或使用的一些治疗药物都会引起孩子食欲减退。人体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在生病期间为了保护自己,减轻消化道的负担,消化液分泌少了,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的蠕动减慢,食欲随之减退。一些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退热药的副作用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食欲下降。
不恰当的补充维生素D也会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会引起高钙血症,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
张思莱提醒,要让宝宝重新爱上吃饭,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孩子此时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但是孩子还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明白吃饭对自己生长的意义。所以,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给予正确引导。
首先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合理用药,孩子的食欲才会逐渐恢复。注意提供固定的、具有保护性、舒适的、安静的喂哺或进餐场所,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不要在进餐时斥责和教训孩子。同时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孩子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家长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食物制作技巧和营养知识。
根据孩子凡事都愿意参与的特点,鼓励孩子帮助大人作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强求孩子去吃。
家长还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安排适宜的户外运动,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家长不要挑食
孩子不爱吃饭,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于是威逼利诱使出种种招数迫使孩子吃饭,但收效不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很多,一个可能是就餐环境杂乱,不少家庭在吃饭时看电视、高谈阔论,孩子好奇心强,很容易分散吃饭的注意力。
另外,现在生活条件过于优越,什么好吃的孩子都能吃到,所以引不起吃饭的兴趣。有的家长对孩子活动处处加以限制,运动量太少,能量也消耗得少,缺乏饥饿感造成食欲减退。
还有一些家长不恰当地使用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或者“祛火药”,其中可能含有激素,厚腻滋补药、苦寒药物也会使孩子的胃肠受到伤害,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孩子的食欲。
家长不正确的喂养行为也带来副作用:哄骗威逼或在吃饭时训斥孩子,造成孩子情绪不佳,对吃饭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因此厌恶吃饭。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议论自家孩子吃饭存在的问题,反复强化了孩子不爱吃饭的意识。有的家长自身存在着偏食、挑食的问题,孩子耳濡目染来效仿。往往家长不爱吃的食物,孩子也不喜欢吃。
彩色食品成儿童健康杀手 上一篇 | 下一篇 少给宝宝吃生长周期短的动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