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装嫩可能患彼得潘综合症
发布时间:2013-05-30 09:51     来源:君健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装嫩”、“卖萌”等词汇的流行,不少人发现身边多了这样一类人群:虽然他们都已成人,但行事依然带有孩子气。有专家指出,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沉溺于自己的幻想而拒绝长大,那么这些人可能患有彼得·潘综合症。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心理学专家周伯荣主任医师。

  “爱过度”和“爱缺失”是一病因

  根据对“装嫩”、“卖萌”等人群行为的分析,周伯荣认为,这类人首先可能是心理发育的问题。譬如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从小就缺乏一个系统的发育过程,没有充分得到父母的爱,所以等他们长大后,缺乏安全感,并且害怕跟社会接触。

  另一个极端例子就是城市父母的爱过度。他指出,这些家长因为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他们心智没有得到磨练,因而在长大以后某些行为就会表现得很幼稚。

  或与焦虑症等表现出病态心理

  虽然从目前来看,关于彼得·潘综合症的说法并不容易为人所接受,但周伯荣表示,这种疾病在临床上与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有相似之处。以强迫症为例,当某一个人从小就有洁癖,长大后依然如此,在旁人看来这是不可理喻或很幼稚的事情,但对其自身而言并没有意识到。

  “还有一部分人出现焦虑症或抑郁症,对社会产生焦虑,因为存在社交障碍而不敢面对社会,这也可能导致出现彼得·潘综合症。”他说,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的病态心理就更加明显。

  迟早会有面对现实的一天

  说到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应如何治疗,在周伯荣看来,这就需要家人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了。正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他们总有面对现实的一天,家长要鼓励他们早一天面对现实,学会承担责任。

  此外,鉴于该病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并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同表现。他建议,这类人群可以找到心理医生进行协助治疗。“包括角色扮演、行为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手段,可以帮助他们重建责任感,逐步掌握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周伯荣说。

  链接:何谓“彼得·潘综合症”?

  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他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故事中,他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实际上不能为现实所接受,而“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

分享到:

从标点符号可窥探性格  上一篇 | 下一篇  体重和性格有关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