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找回归属感
发布时间:2013-05-22 10:10     来源:君健网

    5年前,大伟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大学校园,以为从此就做上了体面的城市人。但由于多种因素,学外贸的大伟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在一家速递公司做着薪资微薄的临时工。为了节省开支,大伟租住了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吃着廉价的快餐,和朋友基本断绝了社会交往。他感觉在这个城市里,自己是个候鸟般的过客,迟早要迁徙回乡。

    不被接纳导致归属感缺失

    大伟虽然居住和工作在城市,但却感觉与城市的主流生活比较遥远,内心有隔膜,这种明晰的疏离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叫做缺乏归属感。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里首先提出归属感的概念,这主要是指“归于、属于某种事物的情感”。由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某一个体对某一群体产生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从而将该群体利益作为自己行事的出发点。归属感是一种内在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以下3个突出特征:1、认同感。通过与人比较,以发现自己与他人异同,从而达到对自己身份的确认。2、安全感。安全感是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可以作为依靠、托付、信赖的心理认识。3、成就感。在群体中具有某些优势的心理感受。

    而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或组织,通过群体或组织的活动来消除心灵的空虚和失落。但很多飘荡在城市里的打工者,他们对城市失望,感觉受排斥,不被接纳,无法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圈子,享受不到城市所能赋予的福利和礼遇。经常体验到没有归属感或归属感不强,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社交圈子狭窄;业余生活单调;不注重汲取各种知识营养;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等。

    主动克服内心归属感不足

    造成归属感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竞争太激烈,生活压力大等等。越是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城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就越苛刻,被高就业门槛、高生活成本所边缘化的人群就越多。在相当数量的生活窘迫者眼里,大城市虽然是梦想之城,但也是暂栖的城市,别人的城市,城市的繁华与便捷都是为他人准备的。

    那么,如何提高如大伟那样人群的归属感呢?更多的深层机制在于社会机制的完善和进步。作为个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主动克服内心的归属感不足所带来的心理失落:

    第一、接纳现实处境  很多人都揣着“发财梦”、“富贵梦”走进城市,但几经挣扎,发现城市所提供给他们的机会并不多,而且生活处境相对恶劣,如低薪、长时劳动、缺少福利、安全保障不够等,这常常使得他们内心深感失望和愤怒。其实,他们自己首先应主动接受现状,用平和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缩小与城市的距离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第二、努力融入当地文化  如果城市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外来者不妨尽力吸收这种文化精髓来提升自己。但有些外来者固守着自己的心理结构,不愿意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甚至排斥主流文化的侵染,如讲一口晦涩难懂的方言;只喜欢和老乡抱成团、不主动与其他人的交往;专业技能差强人意、回避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难以适应当地快节奏的生活和饮食。这种心态下,很难培养出对城市的主人翁精神,更无法培养其对城市的归属感。

    第三、了解城市的游戏规则  城市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模式,外来者要积极分析城市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城市的游戏规则,做城市需要的劳动者。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趋势,努力将自己武装成为一个高级技工、专业营销者或服务者,甚至是大学教师、研究人员、高级管理者等。只要成为被需要的对象,享受着权力、目标参与、培训、晋升、情感、荣誉和尊重等等,就不会造成走投无路的困境,感觉永远徘徊在城市的边缘。

    只有真正投入火热的城市生活,既做城市生活的创造者,又做城市生活的享受者,融入工作环境中,沐浴着单位和同事的关怀,感受到充满着春风般温暖的社会环境,个体才能主动找回深刻的归属感。

分享到:

心理游戏,别太当真  上一篇 | 下一篇  长在心里的“青春痘”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