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人情消费莫从众
发布时间:2013-04-18 03:34     来源:君健网

    人情消费是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在不断升格,不知不觉间,人情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导致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收到“红色炸弹”就紧张不已。要怎样把握好尺度,让人情消费不再成为负担,而能为生活加分,让自己和他人在人际互动中更自如,考验的是现代人的智慧。

    人情来自于互动依赖

    人情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其中包括很大程度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主要有父母、朋友、老师、伴侣、同事等等。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关系往往存在着互动模式,在互动的过程中存在付出和得到的结果,换而言之就是回报和成本。我们与人互动的时候,总是试图让自己的回报最大化,付出的成本最小化。但因为这是每一个人的期待,于是就会形成回报和成本之间的互惠原则。人们常常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种互惠原则——应该回报那些给我们好处的人。如果有人帮助我们,或者可能帮助到我们,我们就认为有义务去帮助他。如果我们请人吃饭,我们期望对方会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这样的期望未必是清晰的意识和动机,但往往是彼此都心知肚明的。

    从众让人情消费成为压力

    是什么使得人情消费的支出越来越高,令人烦恼不已呢?

    有些烦恼来自于互相之间的比较,在所有的人际互动的回报类型中,只有金钱是可以直接比较的,也可以清晰衡量。比如亲戚的孩子满月酒选在高档的饭店,自己家孩子的满月酒要是选个低档的饭店,花的钱比较少就会觉得没面子。

    有些压力因从众而产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相对集体主义文化特征的国家,人们更容易发生从众,而在个人主义文化特征的国家,虽然也会有很多从众行为,但在个体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发生从众。

    人情消费高,从积极方面来看,反映出人们的物质相对宽裕,也希望通过更多的投入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回报。但是客观上来说,的确会给那些比较容易从众的人带来压力。比如,一个单位给结婚的同事包的红包中,往往是领导给的多一些,其他同事都一个标准,这样的好处是省心,但同等数额的开支,对于工作收入高一些的人来说不是负担,但对于刚刚工作不久,收入还低,或者家庭开销本来就大的人来说,就可能是个负担。所以,送礼用平均主义或者一刀切的集体标准,往往容易滋生出更高的人情消费。强大的集体压力也让其中的个体没有勇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互动。

    此外,当人情消费包括了职业生涯的投资和社会地位的获得等内容时,就更容易滋生出较高的人情消费,因为付出者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大。比如,有人每年春节时给领导的孩子送个大红包,他期待的回报是可以获得职位的升迁。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成本和回报之间的平衡,但是这个部分也计算进人情消费的话,这笔开支一定会变得很高。

    让自己在大系统中更自如

    人情消费不可避免,如何让它为生活加分,而不是成为沉重的负担?下面的一些建议值得借鉴。

    如果你总在抱怨要送的人情太多,那么,仔细想想自己的每一笔支出是否都无可避免?如果希望系统改变,先从自己这个小系统的改变开始,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期待,送你认为合适的礼物就可以。

    有意识地增大付出和回报之间的系统,可以让我们在人情消费中更自如。有时候我们收到一个人的礼物,或者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会想着要尽快回报给这个人,这样才比较轻松。但是,最好是能增大这个付出和回报的系统。具体说就是,我得到过很多朋友的帮助,往往不会立即就回报对方,而是当其他朋友需要帮助时,自己尽力去帮助。用自己得到的帮助,让自己成长,通过自己的成长来帮助其他的人。这就是大系统的付出和回报,不一定要在对象上一对一。

    社会心理学家总结了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回报类型: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和服务。在可以的情况下,减少可比较的红包,花心思去准备一些其他类型的礼物,可以让自己和对方在人情消费中都更加轻松和愉悦。比如,朋友生日,送上你亲手制作的蛋糕,会比送一个红包更有意义。

    因此,不要活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知道幸福感来自于我们需要面对的真实的生活情境。

分享到:

面对批评的5个原则  上一篇 | 下一篇  阴雨连绵,当心“情绪感冒”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