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适应某种特定环境而作出的一种反应方式。如登台演讲、重要考试等活动之前,会有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的紧张焦虑之感。担心忘了词、担心考不好,等事过之后,这些感觉立即消失,这是正常的焦虑反应。
那么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心理是否健康是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心理学家认为,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十全十美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暂的异常心理也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不能视为病态。
夫妻吵架,有的女性会大失常态,声泪俱下,摔东西,撕衣物,尽情发泄。等事态平息下来后,便会从激动的情绪中走出来,恢复常态。
也许你有这样的体验:早晨出门,明明锁上了门,可心里还嘀咕,转身又检查一遍。还有煤气阀关了吗?灯闭了吗?一般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做事认真的人易出现这种现象。但持续时间不长,对生活、工作无碍,仍属正常现象。
身体偶有不适,便根据自己有限的医学常识来简单地对号入座,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这种心理现象尤其在身边的亲友、邻居因病早逝和意外死亡后,更加常见。只要进行检查,经医生的解释后,排除了某种疾病的可能,疑病现象随之消失。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敲门声”、“说话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似睡非睡状态中偶有幻觉体验,不能属病态。
独处时,有些人专注于某一件事,沉浸在某一情境中,常会自言自语,有的会边说边露出笑容,但能选择场合,自我控制,不影响工作、生活,仍属正常现象。
近四成欧洲人精神有障碍 上一篇 | 下一篇 咖啡振奋精神或是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