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自我表露”的需要
其实,“小黄鸡”就是一个机器人,技术基于一款叫做“Simsimi”的应用,分析出用户句子中的关键词之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回复进行回复。众多网友都不愿意相信它只是一个机器人聊天软件,他们说:谁不希望有一个随叫随到,陪你聊天,倾听你心事的人?的确,无论是在爱情、亲情中,还是在社交网络上,人们都希望被陪伴,被关怀。
我们有时心情不好,能和朋友聊聊也会感到满足,哪怕对方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建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这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的话更是一语中的: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关键,就是使自己更透明。朱拉德指出,通过把感情转换成文字(包括语言),人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当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开和透明的时候,才能公开地、透明地看待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就无法进步和变得自我实现。
总的来说,自我表露能让人更清晰地反观自己,也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或许你也有这样的体会,若把不愉快的经历深埋在心底,让自己内部消化,结果却可能在内心酿成一个不可触碰的“伤疤”。 而在你需要聊天时,只要@小黄鸡,它便火速赶到无条件听你倾诉,给你反馈,不得不说这种感受着实不错。
有研究人员用实验的方式证明了自我表露的重要性。在研究中,让参与者看了14分钟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录像和幻灯片,2分钟后要求其中一些参与者谈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而没有给另外的参与者这样的机会。在接下来的2天里,讨论了自己感受的参与者受“大屠杀”片子的情绪影响要比没有讨论过的参与者小,脑海里也更少突然出现大屠杀的画面。就像罗杰斯所说,如果用词汇表达了内心的感觉,这将使人“看见”自己的情感,更能理解自己的反应,并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及其它反应。
“真实暴露”还是恰当“粉饰”?
在社交网络上,网友们通过写日志、发状态、秀照片等形式进行自我展示的时候有两种策略。一种是甄选式的,用令人喜欢和符合社会期待的方式更多晒出自己的积极面;另一种是忠于真我式的,管它好的坏的都加以公开,无论喜事还是糟心事都放上去说道说道,暴露的是全然真实的自我,这意味着更深层次的自我暴露。
研究发现这两种在社交上自我展示的方式都可能促进心理健康,但背后的机制是不同的。选择积极展示策略的人,通过积极的形象塑造,让自己情绪更好,自己也更多关注自身的积极面,这样起到了自我肯定和对积极面的自我强化作用。而未加过滤的自我暴露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线上好友面前,这样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等于向大家发出了求救信号,大家的安慰、支持也就更容易被自己接收到。
具体要选择哪种暴露方式,就要视自己情况而定。如果整天发一些牢骚的,吐槽的状态,有可能会恶性循环式地强化了自己的负性情绪;但在自己真的需要被支持被倾听的时候,就不要佯装坚强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脆弱吧,这样朋友才知道是时候走近你,鼓励你了。
研究称恐高症与感知偏差有关 上一篇 | 下一篇 到此一游是心理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