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心灵的兴趣虽然亘古有之,但心理学作为一门以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科学家努力尝试以实证的方法探索我们灵魂深处的奥秘,他们为此绞尽脑汁,设计了大量精巧的实验。这些实验揭示的心理倾向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但它们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悄悄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行为和决策。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对这些经典实验的回顾之旅,踏上一段“认识自己”的美妙旅程。
实验1 相互认同可忽略缺陷
“我喜欢旅行,喜欢朋友聚会,喜欢买漂亮的家居饰品,他只喜欢‘宅’,还看不惯我乱花钱。”如果女孩子这样跟闺蜜抱怨自己的男友,得到的回复多半是:“这样多好啊,在一起过日子就是要互补啊。”
“我内向,她外向;我喜欢科幻,她喜欢韩剧;我最怕酒吧吵,她老是要去泡吧。我们俩还要不要一起过啊?”如果有男孩子前一分钟还这样想,后一分钟他也会拿“互补”来安慰自己。
两个不一样的人真的可以因为“互补”而共度一生吗?到底是“相似”让我们更相爱,还是“互补”让我们更相爱?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西奥多·米德·纽科姆做了一个实验。他公开征求了17个志愿者,给他们好吃好喝和4个月的免费食宿,交换条件是这些人要定期接受他的谈话和测试。在志愿者入住前,纽科姆先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等问题上的价值观进行了测试,然后将他们混合安排在几个宿舍。当然,纽科姆不会忘记让他们记得给同伴的吸引力打分。
在这些志愿者入住宿舍之初,空间距离与他们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有很大的关系,但随着彼此慢慢熟悉,吸引力在慢慢起变化,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越强。让人惊讶的是,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相似,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有缺陷,自己也会不改初衷,喜爱到底,并因此而愉悦。
纽科姆的实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似度决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或多或少的“自我中心”主义,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才是正确的,与自己相似的人肯定了自己的信念、性格特质、价值观和态度,这种肯定和认可会带来非常积极的心理体验;而与自己不相似的人无疑是一种否定,这种否定积累多了,就成为一种“负强化”,带来较为消极的心理体验;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建议:尽量找臭味相投的对象
如果你还在选择恋爱对象,那么不妨参照一下这个实验结果,找一个与自己的性格、爱好与价值观相似的人,“臭味相投”的乐趣会让你们之间的爱情日渐甘美,甚至会让你们忽略到对方正在慢慢变得皮肤松弛、皱纹渐生、腹围渐宽,从而不需要时时扯出“互补”这面大旗,让日子能够凑合着过下去。当然,如果你已经找了一个彼此“互补”的对象,分手成本又太高的话,那就不妨尽可能地找出和放大彼此的相似之处,使一颗“爱的种子”慢慢发芽。
音乐透露人格 10首音乐揭开个性 上一篇 | 下一篇 表情暴力,躲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