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高温天气开始连续出现,情绪“中暑”的人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心理专家提醒,要摆脱情绪中暑,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降温。
聂女士最近几天表现得有些反常,一向脾气温和的她突然变得焦躁、易怒,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同事和家人都觉得她不可理喻。心理科医生认为,聂女士的表现跟情绪中暑有关。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中暑的病人和一些慢性病突发的患者有所增多,高温诱发的情绪“中暑”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不安,同时在身体上会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状况。
心理问题专家指出,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的影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体对外界的感觉、情绪、精神就会随之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坐立不安、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专家提醒,当感觉有以下症状出现时,实际就已经情绪“中暑”了。一是情绪烦躁,常会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动作。
专家说,摆脱情绪“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二就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
生理降温包括让房间通风,适时补充水分,充分休息,使自己置身于比较凉爽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张聪沛说,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
心理降温是指破解“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非常重要。所以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象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酷暑。
专家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基础和关键。她主张:“心静自然凉。”这句看似简单的字句当中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情绪和身体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一个心态平和、心理健康的人,同样在高温环境下的基础代谢和生理功能都相对比较正常,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就需要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接纳环境给予的一切安排,主动地觉察自己情绪和身体的不适并能够及时地调整,有意识地安排调整身心状态的活动,如游泳、郊游、参加心理沙龙等,有意识地饮用合时令的饮食(多清淡、多饮水等)和安排作息时间;需要特别指出良好的心态来自于平时的培养,尤其要培养不抱怨、不评判的心理状态,这是保持心态平和的必经之路,当把心态平和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时,适应环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和提高。
中医养生常讲“心脉开百脉皆开”,说的就是心态的平和与豁达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情绪的稳定。以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夏日的高温并不可怕,我们只要用一种接纳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用正确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身心,一定可以安然度过暑期,绝缘情绪“中暑”。
远离“情绪中暑”,可以试试以下做法:
炎炎夏日里,作为学生和成人在连续看书或学习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就应该休息一会儿,大约15分钟左右,并补充一些水或饮料。
天气闷热时应尽量少参与大规模的聚会和其他社交活动,增加一个人独处或安静休息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情绪中暑”的几率。尽量不要谈论刺激别人的话题,而应该选择相对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还应该注意引导孩子不要较真,应该心胸开阔,包容别人。
作为单位的领导在持续高温的日子里,也要尽量给大家创造一个比较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为工作环境物理降温的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少批评下属,使之工作时身心放松。
此外,炎热夏天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炎热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保持身心“凉爽”;情绪转移;在炎热下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暂时冷静下来听听音乐,或到户外树荫下散步纳凉,也可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多食用苦味物质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心烦气躁时可通过大吃一顿、聊天、健身等方式发泄。
烦心事会“追”入梦
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越想忘掉烦心事就越容易在做梦时梦到。研究者让一组学生强迫自己忘掉烦心事再睡觉,另一组学生则没有该要求。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中梦见烦心事的比例远高于第二组。
专家表示,人们忘掉烦心事的做法通常是“分心”。如果你正在为某件事情所烦恼,那么大脑中的焦虑水平就比较高。此时,你“分心”的想法或做法就成了一个孱弱的外来入侵者。它只会使焦虑水平升高,让烦心事在心中挥之不去,一旦入眠,则更容易在梦里接着折磨你。 文/赵海军
心情抑郁使人发胖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心情抑郁也会使人发胖。研究人员发现,在研究进行期间,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体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抑郁症患者的体重增加速度最快。分析还发现,尽管抑郁症会提高患肥胖症风险,但肥胖症并不会导致抑郁症。
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会影响人体内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当人们感到心情抑郁时,他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会提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这或许是导致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患肥胖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