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小鸟卖给一个从没养过鸟的人?答案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养鸟的好处,而是说服他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挂一个空鸟笼... |
怎样把小鸟卖给一个从没养过鸟的人?答案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养鸟的好处,而是说服他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挂一个空鸟笼。设想你就是挂空鸟笼的人,只要有人来到你家,必然好奇地问你一连串问题:“鸟呢?”“飞了?”“是不是死了?”“怎么不再买一只?”如果你回答自己从没养过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终于,你受不了这无休无止的解释,以及解释之后的尴尬,最后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鸟笼必定用于养鸟,结婚必先置办新房,社会必然分三六九等。这种惯性思维的益处是,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然而,过犹不及,如果把惯性思维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会成为一种刻板思维。鸟笼如果设计精巧,其实可以作为观赏品;号称“裸婚”的先结婚后置房,已逐渐为80后所接受;在北欧诸国,由于贫富差距极小,社会公平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不妨偶尔尝试突破鸟笼逻辑,进行发散思维,也许鸟笼之外还有另外一片新天地。
鸟笼逻辑除了可以帮助推销员们推销小鸟和其他商品之外,如果用之适当,还可以成为你生活的小帮手。如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要总是喋喋不休地跟他重复读书的重要性。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儿童读物,或许会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客人拜访的时候,说上句“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那么羞红了脸的孩子肯定会在客人走后乖乖地端起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