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2-11-12 03:23     来源:君健网

  某调查机构曾经对二十名考生及其家长做跟踪调查,其中十位考生的家长像许多家长一样,对孩子的成绩有所要求和期待,有的甚至以“考不好就不要再进这个家门”相逼。另十位考生的家长则十分放松,对孩子几乎没有太多要求,有的甚至说:“无论你考得怎样,只要正常发挥就好,就算考得不理想,我们照样去旅游……”

  考试结果:那些放松的家长,他们的十个孩子中,六位超水平发挥,三位考出了正常水平,只有一位,因身体不适没有答完考卷。而那些对孩子有所要求甚至逼迫的家长,他们的十个孩子中,有五位没有答完,两位答完后,发现明明会的题却答错了,两位说发挥比较正常,另一位则忘记了写名字。

  试后心理恐惧

  这组数据说明:影响考试状态的主要因素,并非孩子们的复习质量,而是对考试成绩的担忧。换言之,他们怕考不好,继而形成了“试后心理恐惧”。

  研究发现,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参加比赛,对赛后(试后)结果的判断,对选手发挥的影响程度会达到70%以上,这充分说明,试后对考生们的心理压力更大,有考生曾经说过,“我们不怕考试,怕的是考完后家长的盘问,还有就是万一考不好,遭到父母的惩罚和责难。”

  近几年来,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患上抑郁或是有自杀倾向的考生并不少见,但据了解,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并非是那种不努力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大都生活在那种父母责难的高压环境下,他们的父母会说:“你考成这个样子,真让我们丢死人了。”还有“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杂种。”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还会对失利的考生拖以拳脚或不给饭吃,有一位母亲当听说孩子考得不理想时,竟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弄得孩子跪在母亲床着抽自己的嘴巴,连说对不起妈妈,自己不想活了……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

  在为一位有抑郁倾向的落榜生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问他,人生的终点是哪里。他想了想,说是死亡。我接着问他,“那高考算终点吗?”他说不算,只是人生的一站。我问道:“既然是一站,那你为什么还寻死觅活的?”他回答:“没办法,父母成天把‘烂泥扶不上墙’挂在嘴边……”

  我开导他说:“无论父母怎样着急,你要知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这一站你可能没能挤上车,但不代表你到不了终点。事实上,到达下一站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换乘自行车,可以步行,可以搭顺风车,当然,也可以等下一趟车,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你没有理由驻足不前。”

  他点点头。我想,他或许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怎么走,但同时,我也知道父母对他的暗示效应。一个孩子在未成年,或在经济未完全独立之前,父母的情绪和语言,几乎占据他/她世界的全部,换言之,一个孩子的未来的全部世界,绝大部分是父母缔造的,包括对成败的态度,以及创业精神和调整能力等。而高考作为孩子的第一次大考,父母对其成败的态度,将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第一次实质性认知。

  志愿之阴影

  在南方某地,当一位父亲得知儿子没考上一类本时,便强迫儿子不许上二类本,儿子取回二类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时,被父亲撕掉,并贬损儿子不思进取,给他们祖上丢人……就这样,孩子一连考了三年,最终考得筋疲力尽,而且成绩越来越差,父亲无奈,只好默认儿子上了一所普通院校的大专,但对这个男生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表现之一,就是每年一到夏天(高考那几天前后),他就莫名地紧张、发作。后来到了单位,专门跟领导对着干,原因就是在提薪升职时,领导也会考虑学历,因此他的事业连连受挫,最终辞职,宅在家里,因为他一出门找工作,当填表填到学历一栏时,他就感到无地自容。

  还有一个女生,当分数线下来之后,父母估计她能考上一所省医学院,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求她按他们的意愿填写,可女生想学金融,于是父母与她展开了拉锯战,几个回合下来,女儿终于敌不过父母,填报了那所医学院,而且被录取。然而仅过了两年,女生因成绩差而被校方连续警告,几乎劝退。父母于是责怪女儿没有毅力,缺乏理想。可女儿其实就是在以自毁前途的方式反抗父母的强迫和替代。

  曾经与一位律师朋友交谈,他说他其实最想学的是艺术,可父亲强令他报考法律专业。无奈,他执行了父亲的命令,可那个艺术梦始终挥之不去,搞得他特别抱怨父亲,也责怪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坚持。所以至今,他在律师界毫无建树,却买了一堆世界四大男高音的光盘听个没完!

  自由来自于选择

  但并非所有的事都是遗憾,有位主持人说,她当初就想报考主持人专业,但固执的父亲认为这专业的成功率太低,便强令女儿学新闻,可在女儿的一再坚持下,父亲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帮助女儿报考了主持人专业。后来女儿在学业和事业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会想起父亲大热天陪着她去面试、咨询,还有陪着她一起吃盒饭的情景,每当想到这里,她就抹着泪坚持下去,直到成为一个成功的主持人。她说,若没有父亲的支持,她无法坚持至今,而正是因为父爱提供的力量,她才有勇气将自己选择的路走到底。

  这便涉及到一个心理学原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自然地呈现出所谓的毅力、恒心、胆量和责任,进而成功率非常高。其原理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最终追求的是自由,而自由来源于选择,当自己选择时,就是自主,进而产生自立和自信,也自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完全的责任(不怨天尤人)。

  事实证明,一个自信的人,即使学历不高,也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比尔·盖次虽然大二辍学,但父亲不仅没责怪他,反而将家中的地下室腾出来支持儿子搞机械拆装,直到发展为软件开发。他说,他的自信很大程度来自父亲的支持,而父亲提供的,正是儿子自由选择的权力。

  成功者大都情商胜出

  我们无法指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培养出比尔·盖次那样的儿子,但起码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其标志之一,就是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考得怎样,他/她仍是你的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是个人!那么,孩子就有权享有作为人的一切权利,比如自由选择和开发兴趣。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选择、发展兴趣(专业)的条件。

  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情商指数大都较高,所谓情商,就是指适应能力、调整能力、创造能力、承压能力和冒险能力等。这些能力,无一不出自父母的培养,而即使未获得高学历,有这些能力在身,便足以使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为孩子培养高情商提供条件呢?

  一、当孩子成功时,父母以微笑祝福,当孩子失败时,父母以微笑接纳。孩子从父母的微笑中感受到安全与平静,也学到了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当然,这里所说的微笑是指父母以慈爱、安详所呈现出的平常心,就像士兵无论胜败或是否负伤,只要主帅不乱且鼓励认同,士兵的战斗力就不会泯灭,而且会因此而士气大振、反败为胜。

  二、在孩子填报志愿时,以孩子的选择为主,父母的建议为辅。若孩子异想天开或过于悲观,就要反省自己平时是不是因情绪化才影响到孩子爱走极端,如果自己有过失,就要以歉意疏导,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因父母的示弱而平静下来,冷静地重新考虑父母的意见。

  要知道,孩子的志愿往往是他们对未来展望的一个窗口,但他们对将来并没有实质的感知,因此,既不能强行关闭孩子的这扇窗,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开天窗,而要像朋友和参谋一样,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让孩子感到既能作主,又切合实际。但不可替代孩子的意见,否则将来孩子一旦受挫,将产生心结或与父母结怨。其关键,就是不能强加,而要商议。在此请记住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一切口角,十有八九出自说话的口气。”

  三、当孩子因考得不理想而一蹶不振时,父母最好先不要喋喋不休地埋怨或劝慰,给孩子起码一两天独处的时间,然后可以以书信或网上留言的方式告诉孩子。

分享到:

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早恋”  上一篇 | 下一篇  父亲缺乏温情 孩子易患心病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