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心灵养老更重要 "作伴闲聊"难抵"亲情关怀"
发布时间:2011-02-28 02:54     来源:君健网

  D 社会学家:老人需要“家的感觉”

  “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一个儿女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宁夏社会学学会会长陈通明说,全社会都应该去重视养老问题,因为他们在青壮年时期,为国家、社会都是作出贡献的人,身为子女更应尽全力让老人安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托养老人进养老院的多为子女较多的老人,甚至,有老人存在“被”送进养老院的现象。对此,陈通明认为,老人“被”送进养老院托养,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子女变相推卸责任。尽管目前从法律方面没有具体规定,但从道德层面上讲,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其实,从我国传统观念讲,老人们不愿意去养老院去养老。”陈通明说,老人更喜欢在家养老的方式,在家里生活起来方便、自由、有家的感觉。尽管,目前居家养老方式还在逐步完善,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正在细化,但是机构养老毕竟抵不过亲人的关怀。换句话说,养老院是人们养老的硬件选择,但家庭的温暖则是人们“心灵养老”的软件,显然,为老人的心灵养老,并非是养老院可以完成的。

  “其实,身为子女只要平日里多一份孝心在老人身边,让老人时刻能感受到这份关怀,就足够了。”陈通明说,养老送终已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责任,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

  ■评论

  张恒春 老人更需“心灵养老”

  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如何养老问题是中国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其中,家庭养老是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方式,其余两种作为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以代表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化养老方式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社会养老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福利机构。以前,入住养老院的主要是孤寡老人。如今,一些有儿女的老人开始主动和被动地选择社会养老机构。记者在文中写了两个事例,一是一位老人得病,儿女不管,卖掉房子交清医疗费用后,无家可归,只能投奔养老院;另一个是一对夫妻想把年迈痴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两个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被动地选择了社会养老机构。文中,爱心公寓何院长介绍,他们养老院共托养老人60位,多是有子女的老人,其平均年龄超过80岁,包括患重病及神志不清的老人。虽然,她没有说患重病及神志不清的老人到底有多少,但可以想见,这部分老人是“被”养老的。可见,我市部分有子女的老人正在“被”养老虽然属个别现象,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孝字贯穿中国五千年人文历史,是大道。如文中所示,第一例子的情况是极为个别的,但第二个例子的情况更是值得注意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也在加剧。作为子女一方面要在社会上打拼,同时要照顾自己的儿女,再要照顾老人,确实压力很大。一旦老人再有病,身边离不开人,一些做儿女的自然就想到了社会养老。的确,社会养老机构都有专职的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这样老人既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自己也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呢?细细想想,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帮我们成家立业,等他们老了、生病了,需要慰藉和呵护的时候,我们把他们往养老机构里一送,仅仅实现对老人身体上的养老,而忽略了为老人的心灵养老,笔者认为,这既不是政府和社会兴办机构养老的初衷,也有悖于孝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善待老伴=善待自己=善待儿孙  上一篇 | 下一篇  空巢老人:生理心理易患病 孤独寂...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