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灵探秘
儿保中心建心理救助矫正流浪儿童心理障碍
发布时间:2011-09-07 11:35     来源:君健网

  近六成流浪儿童因家庭关系复杂“行走江湖”

  家庭关系复杂型 56.9% 特征:叛逆性强,脾气暴躁,易与他产生矛盾,喜欢暴力解决问题

  被骗操控型 15.1% 特征: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是非标准,长期被不法分子操控

  务工不着型 10.9% 特征:“早熟”,对社会万象似有独到“认识”,其中较多偏见,不肯轻易改变

  智障型 7.8% 特征:较难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表现多以沉默,多数时间是自娱自乐

  寻亲不遇型 4.9% 特征:这些孩子能配合工作,但容易情绪波动,甚至发生极端行为

  厌学逃学型 3.4%

  特征:习惯放任自流的做派,在同伴中表现自己见多识广、爱吹牛

  剩余 1% 特征:因被拐或走丢

  本该在父母的臂弯里享受亲情,他们为何选择流浪?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下称儿保中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家庭不稳定是少年儿童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儿保中心受助孩童近六成因家庭破裂或重组家庭“行走江湖”。

  成立心理救助机制

  据儿保中心主任何国斌介绍,从2003年8月至今,广州救助管理站共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7927人(次),其中2820人(次)是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被救助的,他们的年龄介于6-18岁。

  同样的花蕾,为何流浪儿童有非同一般的行为表现?何主任分析说,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与自身、他人和社会三方面关系密不可分,长期流浪在外的未成年人由于教 育的缺失、生存环境的恶劣等因素影响,给他们造成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严重缺失,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其心理出现扭曲。根据3年来对以上儿童的访谈结果,在广州 救助站站长徐福宪的亲自督导下,儿保中心制订了一套心理干预机制,率先在全国提出“心理救助”。

  何主任解释说,心理救助是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援助),通过分析其行为特点及背后动因获得受助人信任,并应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帮助受助儿童消除各种负性情绪、调整心态,获得心理健康和行为改变的过程。

  只讲“成长”不讲“健康”

  记者了解到,儿保中心的心理救助有丰富的专题课程,包括心理宣泄、心理训练、专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故事寓意式活动课、心理知识讲座 等。所有课程的核心只讲“成长”,不讲“健康”,完全顺应未成年人心理发展水平,而其中一项由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开办的模拟法庭,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课程之 一。

  “心理救助”还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行为矫正,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到站,与存在心理困扰的儿童进行零距离交 谈,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等方面出现的障碍性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尊心、自豪感,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平复了流浪生活带给他 们的伤害。”何主任说,事实证明,心理救助有效矫治了流浪儿童扭曲的人格和行为偏差,扶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重新融入主流社会。

分享到:

孩子叛逆 妈比爸“罪过”大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孩最怕父母做哪些事?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