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何青睐女人
发布时间:2010-06-02 10:37 来源:君健网
最近,英国许多知名女性公开谈论自己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在外人眼中,这些女性拥有几近完美的生活,她们缘何会患上这种病呢?请看《观察家报》记者基拉·科克伦对此进行的报道。
1.苛求完美让她不堪重负
2002年,小说家阿利森·皮尔森写了一个故事《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办到的》,将现代女性疯狂追求完美生活的通病细数一番。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女性避险基金经理的故事——— 这个行业的女性没有受到过特别关注,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群体,她们如困兽一样在生活与事业之间苦苦挣扎。故事的主人公凯特·雷迪是一位单亲母亲,既要养育两个孩子,还要承担繁重的全职工作。她本可以雇一位保姆,她本可以有一位收入颇丰而又厨艺精湛的丈夫,然而她的生活却是一团糟。书中所描述的女主人公的遭遇让很多女性感同身受,所以此书很快荣登畅销书榜单,其电影版权也很快售出。黑人女星奥普拉把它誉为“职场女性的圣经”。
无论是从事业上的成功,还是从生活经历看,皮尔森与小说的主人公有很多相似之处。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新闻记者,获奖无数;她的伴侣是纽约作家安东尼·蓝;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这完全是一幅完美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就在不久前,她这种欢快的生活基调不复存在。皮尔森为《每日邮报》撰写专栏文章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可她在最后一篇中说自己没法再写了,因为她患上了抑郁症。
皮尔森总是想成为“最棒的女性”,但是苛求完美让她不堪重负,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她说自己一点都不幸福。当心理医生问她有没有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时,她回想起自己在高速公路阴沉的灯光下曾闪过“跳下去”的念头。对心理医生的这个问题,她最终选择了沉默以对。她说:“选择死亡并不容易。我不能死,我有两个孩子,我离不开他们。我只想停下来歇一歇,工作、生活,一切的一切让我不堪重负。”
4.悲伤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抑郁症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离婚、丧失亲人、童年时遭遇过的某些严重创伤都可能诱发抑郁症。不过,这些问题总是存在。对于抑郁症这种现代疾病的根源,我咨询了心理学家多萝西·罗。“抑郁症,都是荷尔蒙惹的祸吗?”我问她。“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她说,“上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患产后抑郁症是荷尔蒙惹的祸。后来经济一度陷入衰退,钢铁行业的很多男性失业在家,而他们的妻子还可以从事文秘、售货员之类的工作,结果很多男人患上了抑郁症。事情就是这样——— 他们失业在家,抚育孩子,没有人赏识。”
罗说,现代女性不只被视为个体,更多是被视为母亲,此外她们还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人们仍然认为女人应该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同时也要有辉煌的事业,而且还要永远看起来那么魅力无穷。”她说,“而这对女人而言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所有的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一直都在宣扬,女人就应该做到这点。”
马汀同意罗的观点。马汀在30多岁的时候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后,她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并接受长期的治疗,最终走出了这片“精神沼泽地”。她感觉,“如今,女性要承受的压力太多了——— 她们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并让自己看起来光鲜照人。当这一切超出人体的承受能力时,便会出现问题。”“我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悲伤不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马汀说,“但是,就像所有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情绪一样,悲伤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人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或许,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这些情感,慢慢地去处理。”
2.众女性备受抑郁症折磨
皮尔森称自己是“三明治女人”,处于夹层中——— 她们这一代女人30多岁才生育第一个孩子,孩子刚刚到了可以分床而睡的年龄,父母又到了年迈体弱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生活上的压力,再加上来自工作的压力,让这一代女性不堪重负。她们禁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女人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想追求完美必然要付出代价,只是谁也不愿意付出心理健康的代价。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耳边不时传来有关知名女性备受抑郁症折磨的新闻。她们的遭遇与皮尔森如出一辙,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隐藏着备受折磨的心灵。今年1月,颇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家玛丽安·凯斯在网站上发帖证实自己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我没有食欲,常常失眠,无法专心写作和读书,也无法与人交流”;2月,畅销书作家苏珊·摩根因心情抑郁自杀;3月,演员艾玛·汤普森在英国广播公司节目《荒岛唱片》中披露,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丈夫肯尼斯·布莱纳离婚后曾患上抑郁症,靠专业人士的帮助才挺了过来。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女性著书回忆自己受抑郁症折磨的日子,例如莎莉·宾顿写了《杀死那该死的狗》,洛娜·马汀写了《精神快要崩溃的女人》,斯蒂芬妮·梅里特内写了《内心的魔鬼》。这些回忆录所蕴含的那种情绪深深打动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达芙妮·梅尔金,她也撰文描述了自己患病的经历,“抑郁症就如渗入皮肤纹理的忧伤,开始时只是偶尔感到沮丧,发展到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3.女性幸福指数不断降低
女人易患抑郁症并不是什么奇闻。在过去的10年中,一个接一个的研究显示英国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近年来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一比例同样出现在其他9个国家,尽管这9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
斯蒂芬妮·梅里特曾就抑郁症这一问题写过多篇文章,她指出这些研究结果有待商榷,“男性患抑郁症往往不会找人倾诉,而是通过吸毒、酗酒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而女性往往会寻求帮助”。但不管怎样,患抑郁症的女性人数是惊人的———11.2%的英国女人正在遭受该病的折磨。
去年,英国国民保健服务系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3年到2007年之间,男性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没有什么变化,可45岁到64岁的女性患精神疾病的人数增加了20%。美国学者贝齐·史蒂文森和贾斯汀·沃尔弗斯同年也发表了一份名为《有关女性幸福感降低的悖论》的报告。“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女性的生活在过去的35年中有了提高。”报告中写道,“但是从精神幸福方面来衡量,我们发现女性的幸福感不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男性相比都大大下降了。”
随着类似研究报告不断公布,女性幸福指数降低已是世人皆知,这也引发了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女权主义者高喊,“女人是时候抛开职业套装的束缚重返厨房了。”他们认为,以前的女权主义让女人筋疲力尽,实际上是失败了,女权主义的出路是让女人回归家庭。当然,问题是家庭琐事本身也会让人感到抑郁。那些读过《黄墙纸》、《女性的奥秘》的人或者那些从上世纪50年代过来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5.男人应该在家多干点活
现代女性的生活在过去3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而言,男性落到了后边。我们拥有自己的事业,而且薪水节节攀升;与此同时,我们承担大部分的家务,照顾孩子的任务也主要落到我们肩上。而且,消费文化要求我们永远都要穿着得体——— 我们需要Louboutin高跟鞋、LV的包来显示品位;需要做美容来保持青春活力;需要Kidston窗帘等名品来装点我们的家。皮尔森在小说中写道,“我们比上一代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改变家里的风格、改善居住环境,可我们在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追求完美似乎还阻碍了女性在遭遇抑郁症时及时寻求帮助,这是我们的文化最为阴险的一面。正如马汀所说,“我特别不希望求助于别人。世俗文化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独立坚强的女人,这恰恰是我们寻求帮助的最大障碍。”
对此,梅里特也表示赞同,“我不想成为别人同情的对象,也不愿意看起来脆弱不堪。但问题是,你越是任其发展,情况就会变得越糟。你千方百计地维持一种完美的状态,最终会不堪重负。你把一切都做到极致,结果是人们更加倚重于你,派给你更多的工作———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女性自找的压力。”
怎样才能帮女性减压呢?最为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男人在家多承担一些家务。还有一个办法,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靠女性自己——— 学会顺其自然。“大多数女孩受到的教育是‘做得好一点’。可事实上,女性应该学习的是,只要能完成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做得不好也未尝不可。我们还需要分清哪些必须做,哪些不必做——— 把不必做的事情抛到一边,想不轻松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