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急救门诊 > 专家门诊
盐水棉棒止血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12-08      来源:互联网

盐水棉棒止血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3期第19卷 临床报道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色素膜反应严重,远期滤过区瘢痕化,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减少和预防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眼科医生研究的重点。我院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在小梁切除术中,避免对巩膜表面的烧灼用盐水棉棒止血30例,明显减轻了局部及眼内反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治愈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58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巩膜表面盐水棉棒止血共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6a;Ⅱ组巩膜表面烧灼止血共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29~72a。

  1.2 手术方法 Ⅰ组:常规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做角巩膜缘为基底结膜瓣,暴露巩膜,表面用盐水棉棒压迫止血,做4mm×5mm板层巩膜瓣。以下步骤同小梁切除术;Ⅱ组:常规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做角巩膜缘为基底结膜瓣,暴露巩膜,巩膜表面先用鸭嘴烧灼器烧灼止血,然后做4mm×5mm板层巩膜瓣。余从略。

  2 结果

  2.1 前房情况按Spaeth[1]分类进行观察,2组术后浅前房情况见表1。

表1 2组术后浅前房情况

  Ⅰ 组 Ⅱ 组
1d 3d 6d 1d 3d 6d
正常 30 29 28 25 19 18
Ⅰ°   1 2 2 6 6
Ⅱ°       1 1 2
Ⅲ°         2 2

  表中可见Ⅰ组中,术后3d浅Ⅰ°~Ⅱ°者1例,占3.3%,经药物治疗逐渐恢复正常深度。Ⅱ组中,术后3d浅Ⅰ°~Ⅲ°者9例,占32%,经药物治疗,8例前房逐渐恢复正常深浅,仅有1例在术后d5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加前房注气术,前房恢复但晶状体混浊加重。术后d6浅前房发生率:Ⅰ组为6.7%,Ⅱ组为21.4%,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滤过泡情况按王宁利等[2]分类分型,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Ⅲ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1mo 2组无明显变化。随访3mo,Ⅰ组功能性滤过泡者28例,占93.3%;Ⅱ组功能性滤过泡者22例,占78.5%.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眼压情况 术前Ⅰ组16例,Ⅱ组11例眼压均高于正常,在4.7kPa。术后1mo,2组均在2.27kPa以下。术后3mo,Ⅰ组平均眼压在1.73kPa,Ⅱ组平均眼压2.4kPa。远期观察2组眼压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在青光眼手术中,由于对巩膜表面的热刺激,继而影响了血管的通透性和炎细胞的活动,增加了局部及眼内反应,出现脉络膜水肿、扁平脱离,致前房延缓形成。孙世珉等[3]曾经报道造成脉络膜脱离或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粗暴和不适当的止血有关。张秀兰[4]认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失败的原因有2个重要方面:一是滤过口滤过过强或不足;二是由于手术操作过多或范围过大造成滤过口邻近组织创伤,产生愈合反应,结膜下纤维瘢痕形成,滤过功能丧失。作者采用的盐水棉棒止血,正是避免了对巩膜表面的热烧灼及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减轻了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反应,减少了巩膜表面、Tenon筋膜和球结膜之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了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和滤过泡的瘢痕化,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缩小了手术区面积,值得推广。

分享到:

出血、凝血与止血(3)——外科手术...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血、凝血与止血(4)——外科止血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