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 > 微频道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要点
发布时间:2017-05-16     来源: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公历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自此,温度升高,日照渐长,雷雨增多,炎暑将临,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此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中医认为,人体的“心”与四季中“夏”相应,“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之液” ,心主神明,“心藏神”。夏季时心阳最旺,功能最强,但“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所以立夏养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重点养心,以便平和过渡到夏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标志着孟夏时节的开始。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这三个月。一般来说,五月五号左右就立夏了,接着就是小满、芒种、夏至,然后是小暑、大暑,共六个节气。

夏三月,我们生长的环境变成什么样了?“此谓蕃秀”,所谓“蕃”就是层层叠叠的样子。春天开花,到了夏天则是枝叶茂密,在老树上出现了新的枝。而“秀”到底是什么意思?秀是个象形文字,怀孕的“孕”上面一个“乃”下面一个子,而秀是下面一个“乃”上面一个“禾”,就是植物怀孕了的意思。“秀”就是植物开花受精后,开始孕育果实的那个状态。“秀才”啥意思?怀着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不是一肚子草包的叫“秀才”。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春天“天地俱生”,地气都往上走,升到天上凝不成雨,只凝成了云,所以下点雨很难,“春雨贵如油”;而到了夏天,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一升一降,这种交流就开始了,天地就像一对情侣一样热烈地拥抱。“万物华实”,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一到夏天,开花的植物有,开始结果的植物有。像早春开得很早的杏花,到夏天里就没了,但结了果。夏至前后,杏就黄了,我们就能吃到杏了。这个时候比春天光开花那会儿更殷实,所以叫“万物华实”。

在夏天又要根据天地的变化来调整作息时间,“夜卧早起”,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因为这会儿昼长夜短。“无厌于日”,就是说在夏天这么激烈、奔放的时候,不要讨厌太阳。我们现在讨厌太阳的方法有很多,把自己关在写字楼里,还要开着空调;出去吧还要抹着各种防晒霜,打着遮阳伞,就是讨厌那个太阳。

其实,夏天本来就应该热。植物要华而实,想孕好果子,必须要在夏天受热才行,否则成熟不了。人的生理发育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秋收、冬藏、春生,没有夏天的热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影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0年去香港,大概是八九月份去的;日本呢,也讲究穿西服打领带,很正规地上班,所以也在夏天的时候,冷气开得那叫一个足,我就受不了。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很多人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


身体的阳气是生命的动力

我们的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比如说对钙,对维生素D的吸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有光照。为什么有人一到秋冬就会患抑郁症?就是因为他光照的时间不长。我们经常说,身体的阳气是生命的动力,那自然界的阳气从哪里来?从太阳来。可是我们到了夏天,却怕热,想尽办法去躲太阳。

人的身体是冬暖夏凉的,在冬天,你摸上去热乎乎的;到夏天就跟摸到蛇一样,是凉的。因为我们人体有一套自我平衡的系统,比如你感觉冷了,身体会通过“打摆子”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使自己热乎起来。

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我们人体有两套系统:一套制热,一套制冷。制热系统对应的是肝和心,而制冷系统对应的是肺和肾。所以到夏天,你感觉特别热的时候,肾水就开始“工作”,你身上就会出点毛毛汗,不是那种大汗,接着没过多久,你的心情也不那么焦躁了。

老话说“心静自然凉”,现在这个社会心又不静,很多人是发自内心地燥热,即使外面天气不热,他身上也燥热。如果再加上外面天气热,他会怎么做呢?不去从根本上“鼓励”自己的肾水来平抑心火,反而通过喝冰水、吹空调来降火。

我们现在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电冰箱。手一伸进去,寒气进到身体里了,加上喝进去的冷东西,两冷一夹击,受寒了。在夏天,身体其实是最痛苦的,好多人的病都是受寒后“做”下的。因为在夏天,我们的毛孔是张开的。经常骑摩托车的人容易得关节炎,但他不是冬天得的,因为在冬天,他知道穿皮裤、用护膝裹住膝盖来抵挡冷风,而且冬天我们的身体是收缩的。但一到夏天,毛孔就张开了,屋里又吹着空调,这样寒邪最容易侵袭进身体。

很多老妈妈正在热火朝天做饭的时候,突然忘了根黄瓜,打开冰箱,手一伸进去,寒气一下就窜到身体里了。结果肩膀疼、关节疼,到医院也查不出啥毛病。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小习惯会产生什么大问题。不少人得病的原因是丧失了“知觉”。“知”是什么?理性的考虑,知道夏天应该“无厌于日”,应该热乎点儿,离凉远点儿,这叫“有知”。无“知”的话,我还有“觉”啊!虚邪贼风一来,我有感觉,马上就躲开它。但现在的人,第一无“知”,第二“无”觉。为什么无觉呢?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喝那些冰镇饮料、碳酸饮料,结果把自己的感官给麻痹掉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被病邪侵害了。



使志无怒

“使志无怒”中的“志”,它代表了记忆和志向。在甲骨文里,“志”上面是一个“之”字,心知道往哪里去,这就是你的志向和愿望。另外,“怒”是什么意思?“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压抑成了奴隶,而奴隶是匍匐在地下不能站起来的人。我们讲圣人的养生之道是“无恚嗔之心”。恚嗔之心是怒气的开始,怒气形成了以后,没爆发出来的状态叫“怒”,爆发出来则叫“愤”。你看喷涌的“喷”,口字边一个“贲”字,愤怒的“愤”是心一个“贲”字,所以把怒气发出来叫“愤”。“怒”是肝气动了以后,被压抑的那个状态。

我们常说“怒伤肝”,愤伤别人,怒则是要伤自己的。“制怒”是儒家或古代士大夫修身的方法,意思是要压制自己的怒气,别让它流露出来。但道家就不主张这么做,它建议我们:第一,要看得开,以不生恚嗔之心,不生气、不怒为最高境界。

如果已经怒了怎么办?要找合适的地点、场合,把它发出去,绝对不要去制怒,把心中的那股气压在那儿。人身上的能量是守恒的,生气了,你要不把它转化出去,那口气永远就在那儿。刚开始是无形的一口气,慢慢地它会再结合身体里的其他“恐怖分子”,比如说痰、瘀血等,就变成有形的了,时间一长,就会长出一块东西了。

很多人生气以后的习惯就是吃东西,我建议大家这时千万别吃。我们知道肝气是往上走的,所有在个成语叫“怒发冲冠”。吃东西是往下咽的,足阳明胃经也是从脸往脚上走的,所以一个往上顶,一个往下压。而气本来是无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进去的东西后,就变成有形的了,所以生气的时候去吃东西,会形成很难化解的郁气。有句话就叫“吃饭不生气,生气不吃饭”。

怎么去化解自己的怒气呢?我们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气的药,一般这些药物都有些辛味儿,是发散的。最好是去找医生调理一下,也可以去药店开一些成药或者是汤药,比如舒肝丸。吃完药或扎完针以后,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会开始打嗝、放屁,而屁、嗝是气,就是你咽下的那口气,你把它发出来了,它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肝里面郁结的气也随着消散了,“敌人”没有根据地了,你就免了“患”,“患”就是心中堵了一串。

夏天绝不是郁闷、憋怒、憋屈的季节,如果心中有患,你要去找合适的场合、时间把它尽情地发泄出去,这就是“使志无怒”。不要让自己活得太压抑,冬天是“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你藏着、掖着没问题;但在夏天,你还这么压抑着,那就不太好活了。


“使华英成秀”

英是草字头底下一个央字,“央”是什么意思呢?“央”是最高点的意思,子时的最高点就是央,我们说夜未央,就是未到子时。“英”就是花开了以后中央吐出的最高点,那是花蕊。在夏天,我们要利用这种热烈的天气,不要厌于日,让我们开出的那些花、吐出的蕊受精,使它怀孕、结果,这叫“使华英成秀”。其实,农民伯伯最怕的是夏天不热,夏天要是连着几个阴雨天,完了,种下的麦子该灌浆的灌不了浆,该抽穗的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实,结不了果。

“使气得泄”

“泄”和“泻”有什么区别?“泄”是无形能量的流失,而能看得见的水泻、大便溏泻则是“泻”,它们分别指的是无形和有形的能量流失。冬天是闭藏的,不要泄气;而夏天,毛孔是开放的,你能看见的是出汗,看不见的是体内的热气正往外蒸腾。夏天毛孔开放,就是要让体内积攒的、不管是气还是什么污浊的东西排泄出去,不过前提是你要“无厌于日”。如果你整天开着空调,开着电扇,结果气没来得及出去,虚邪贼风就先窜进你身体里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风的一个季节,因为你身体里的气是往外泄的。

“使气得泄”,这是一种浑身舒畅的感觉。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冰棍,把自己“冰镇”起来。想一想,气被这些冷东西冰镇后能从身体里泄出去吗?不会,反而被镇在身体里了。所以古代没有电冰箱的时候,人们在冬天把冰块切下来放到地库里,夏天再把冰从地库里拿出来运到城里去卖。这些运冰卖冰的人在路上渴了,就会敲开街坊的家门,讨碗水或茶喝。他为什么不吃冰呢?因为冰把他镇住了。“生津止渴”,只有让自己的体内产生津液,才能真正消除焦渴的状态。如果生不了津,你就是吃再多的冰,喝再多的冷饮,也还是会渴。



“若所爱在外”

春天是发情的季节,是情绪、情感、感情萌动的时候,它发青,还比较青涩;到了夏天,植物颜色从青色变成了红色、赤色,木生火,所以夏天是一个火热的季节。

春天对应的是肝,夏天对应的是“心”,“心”包括我们说的心包——肉质的心脏,还包括我们形而上的情感、情绪。这时候,心气随着天地的变化也变得很足、很旺。然后呢,夏天是一个表达自己那种爱的季节,甚至是做那个的季节。爱的繁体字“愛”的中间有个“心”,爱是要动心的。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我们要“四气调神”,跟着自然天气的变化去走,天气出现了什么像,出现了什么气,我们应和着走,所以保持一致叫“应”。应一声就是叫一声答应一下;没有回声,没有回应,那你就没有跟上天地的共振和节奏。在春天,植物发芽了,到夏天就要疯狂生长,去孕育自己的果实。

我发现,现在人们的“果实”发育不良了,男子的精子数目减少了,女子的卵泡不成熟,这都跟夏天用空调、冰箱以及喝冷饮有关。万物是一理的,万物华实,也包括我们人类。孕育自己的果实需要一个热烈的阶段,否则它就发育不好,出现抑郁症、躁狂症,包括一些心脏疾病,其根儿就在夏天。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本来应该热,“无厌于日”的,你非要逆着它,伤了自己的心气,就好像春天去杀生,会伤自己的肝气一样,在夏天,你逆着天地之气走的话,就容易伤心;而到了秋天就容易得一种病——疟疾,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其实,这是伏寒在身体里面发散不出来的表现。这样到了秋天,就没东西可以收获了。华英成不了秀,没有孕育,哪来结果?所以春华为什么没有秋实呢?因为没有夏秀,在夏天,你没有好好地、热烈地让她去秀,所以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天,如果“无厌于日”就会出很多汗,流失掉很多盐份,怎么办?多喝汤、喝热水,另外加点盐,补充体内的盐份。在夏天,人体内的阳气和能量是往体表走的,是要出汗的,这时反而是肚子是凉的。

我老家有句俗话说得好,睡觉的时候,冬天要盖后背,夏天要盖肚子。在夏天,你摸摸肚子,是凉的,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夏天我们叫疰夏或苦夏,这是身体自然的一个表现。越到这个时候,你就越要吃热性的东西。我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要吃姜?为了温暖肠胃。可是夏天,我们不光吃冷饮,还吃海鲜,很多人闹肚子,上吐下泻的,就是吃多了海鲜闹的。

在中医里面,海鲜是寒凉之物,水里的东西都是寒性的。夏天寒性的东西吃多了,就容易闹肚子;其实如果你上吐下泻地拉出去了,还不错,如果没拉出去,就相当于把阴寒的东西吸收进体内了,就为往后出现荨麻疹等一系列(过敏性)疾病埋下了祸根。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的话,一定要加一些热性的配料,如紫苏叶、芥末、生姜、黄酒、白酒等去平衡它的寒性,或者是炭烤着吃。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度好文:别放弃!试试先解决掉10...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