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布时间:2015-08-05      来源:
    同疟疾、登革热一样,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夏季蚊虫特别多,所以,家长们也要警惕这一传染病,及时给孩子注射乙脑疫苗。

    传染源: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100%的受到感染),其次为马、牛、羊、狗、鸡、鸭等。其中以未过夏天的幼猪最为重要。动物受染后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虫受染传播。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前2~4周,先在家禽中流行。

    传播途径: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病死率也高。男性较女性多。约在病后一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它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发病者罕见。

    疾病症状: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病急骤,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病情凶险多变,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必须及早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以及时明确诊断。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

    疾病危害: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病变严重者,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及/或循环衰竭、或并发小叶性肺炎而死亡。

    预防方法: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在夏季,要消灭蚊虫和蚊虫孳生地。比如填平死水坑洼地,堵塞树洞,不用的缸、罐要倒转放置。住房要安设纱窗纱门,室内可用灭蚊剂,睡觉挂蚊帐,特别是儿童、老人,一定要睡在有蚊帐的床上。很多家禽家畜能寄存“乙脑”病毒,农村家庭还要做好禽舍畜圈的卫生和灭蚊工作。

    预防药物: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分享到:

盛夏要提防的四大疾病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季“红眼病”警惕五保健误区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