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健康视角
应重视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发布时间:2010-12-28 05:22     来源:君健网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死亡率较高。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 "走高",已经由上世纪七十年代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尤其以浙江、上海、福建等地为高发区,并一直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有关。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最为典型的就是"三高一低"现象,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导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烃,此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同时,食物中纤维素时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其主要的危害因子有年龄、家族史、结肠炎性疾病史、大肠息肉史及基因背景等。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所以50岁以后是大肠癌的发病高峰年龄。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量研究发现大约1/4的新发大肠癌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患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其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得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要做到早期发现,首先要了解大肠癌病人早期有哪些征兆及症状:1.大便形状和习惯的改变,如每日排便次数增加,排便时有下坠感及排便不尽感;2.大便带血或有血性黏液便;3.腹痛或腹部不适,表现为腹部的隐痛、钝痛、绞痛。有遗传倾向者要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增加治愈率。多发性家族性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溃疡性结直肠炎属癌前病变,易恶变,曾患大肠癌者再次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加大。因此,对于年龄大于50岁,有大肠癌遗传史及上述高发人群者应定期进行普查。

  大肠癌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直肠指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因为我国3/4的直肠癌位于直肠中段以下,2/3的大肠腺瘤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易被扪及。

  大便潜血检查,对消化道肿瘤具有提示作用。

  血液检查:主要是免疫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对中晚期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钡灌肠、腔内超声、盆腔CT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最有力工具。可直接看到病灶,还能取得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诊断。

分享到:

也许癌症就在我们身边  上一篇 | 下一篇  验血查大肠癌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