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中国消费者何以沦为了四处受气的小媳妇?
发布时间:2011-05-25      来源:
    我国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另一方面,在宽泛标准“洼地”效应下,一些在国外“不合格”的洋食品却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4月20日,知名评论人毕诗成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本来门槛就低,再加上看门的不用心,“好欺负”的中国消费者稀里糊涂就成了四处受气的小媳妇。

  中国消费者之受气,久矣。

  就在大家被瘦肉精、牛肉膏搞得苦恼不堪的时候,另一条消息火上浇油:我国食品标准“内外有别”,多年来食品出口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多年整顿”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一流出口二流内销”,有了数字证明。

  老早以前听说,“日本把一流产品留给自己,二流产品出口欧美,三流产品出口中国”,我们很受伤;稍早以前听说,“部分中国制造奢侈品国内价格高于海外价格”,我们很受伤……现在则有点“内外受伤”:外国人“欺负”咱,咱自己咋还自欺呢?价格上被欺负,质量上咋还被欺负呢?中国消费者招谁惹谁了,咋就成了风箱里的小老鼠、四处受气的小媳妇?

  冤有头债有主,这还真不只是一个“谁瞧不起谁”的问题,而是一套市场规则之下水流的自然流淌:你的质量标准低,我当然要给你送“次货”;你的监管模式差,我当然要浑水摸鱼。既然在国外被认定有隐患的东西,按“中国标准”不超标;既然国外检测出不能用的东西,在中国“没有明令禁止”,“钱往高处走、次货往低处流”,岂能不是“市场选择”?

  消费者屡屡被受气,只能说保护消费者的这套游戏规则出了问题。正如专家所说,我国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另一方面,在宽泛标准“洼地”效应下,一些在国外“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最新例证有两个:一是瑞典检测出雀巢等品牌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二是面对把猪肉“变”牛肉的牛肉膏,民众非常愤慨,广州市工商局则称只要国家还没禁止使用,它的存在就算是合法。另有资料显示,我国允许“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

  这里头有监管标准先天不足的问题。在添加剂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食品标准当初制定的很低,却可以“二三十年不变”,闲庭信步地原地踏步?质量标准不能被企业绑架,“门槛一高有些落后企业就要被淘汰”,以这样的理由让老百姓用肠胃当牺牲品,以谁为本?情何以堪?

  标准之外还有执法监管的弊端。新华社近日揭露了许多地方“马后炮”监管问题。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经费工资,要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解决”,导致执法为利、“养鱼执法”。这些人“看家护院”,你不吃瘦肉精谁吃?

  门槛很低,看门的不用心,门外的诱惑又特别大……若说中国消费者四处受气,那这也是一种“体制性怨气”,怪不得别人“歧视”,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一流出口,二流内销,过去穷,这么搞大家也忍了,先挣外汇嘛;现在外汇多得没处花了,是不是早该“拨乱反正”了?咱不坑老外,可也不能专坑自己人不是?

  质低也好,价高也罢,根本问题还是消费者缺少有力的话语权,“好欺负”。民众“怒火”不足以点燃傲慢的企业,不足以吓醒监管者的堕落——违法成本太低是个大问题,漠视公众权益成本太低也是个大问题。或许,只有消费者的表达能力、监督能力、问责能力被足够的涵养起来,才能倒逼那些给我们气受的部门、企业、商人,把心放正一点,把屁股坐正一点。
分享到:

食品安全频亮红灯,如何出招?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明日报》:西瓜“开花”,谁之...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