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媒体评论
《健康报》:互助献血咋就变了味?
发布时间:2011-03-11      来源:
    “又没血了,大手术停吧!”3月7日,记者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胸外科诊室,听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医嘱”。

  由于医院血库缺血,老李的父亲也陷入窘境。“我父亲身患重病,手术需要血小板,医生跟我说让我去献血,还让我动员家里人都去捐血。”老李告诉记者,他和姐姐分别献了200毫升血,“但还不够,医院请家属自己再想想办法,医院没有血了。”

  此前不久,媒体曝出,北京市通州区、南京市江宁区分别有孕妇急等剖宫产,医院却催要献血证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类通常所说的互助献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吗?为什么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和公众的质疑?

  法律许可互助献血

  医院动员择期手术病人的家属无偿献血,这种做法合法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输血协会一位专家给记者列举了互助献血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1998年颁布的《献血法》第15条明确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1999年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医疗机构要把上述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2000年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了互助献血的流程: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因此,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对患者家属提出无偿献血的建议,确实有据可依。

  动员变强求导致“变味”

  “互助献血本身没有错,但不少地方的互助献血成了医院的硬性指标。例如,有些省市有不成文的规定,互助献血占医院临床用血量的比例须达到多少,有些地区要求这个比例高达20%,医院不得不变动员为强求,硬性规定患者家属互助献血。”一位血液管理专家告诉记者。

  这位专家称,医疗机构夹在采供血机构和患者之间,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医院确实频频遭遇供血紧张;另一方面,医院受平均住院日、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等考核指标的限制,在缺血时不得不催着患者赶紧互助献血,保证手术如期进行,以免影响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特别是综合医院中血液依赖性较大的外科、血液病、急救等科室,这些考核指标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还有一种形式的“变味”。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原本可以享受免费用血的规定几近失效。“市民在无偿献血后,会得到一张无偿献血证,上面明确写着亲属可以用等量的血。但事实上,如果医疗机构血液紧缺,那么这张通红的无偿献血证可能变得苍白无力。”血液管理专家向记者解释说,这项优惠政策只在血液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医院告诉你没有血,那么即便你以前献过血,也要重新到血液中心或者附近的献血点去再次献血。”

  有医生直言不讳地说,在患者急需手术的情况下让家属献血有乘人之危之嫌,还有医生甚至说这是“强盗行为”。“患者家属应该在自愿前提下去献血,而不是在焦虑和疲惫状态下被迫献血。否则,互助献血不仅伤害无偿献血者的感情,更伤了患者家属的身心。”

  问题出在哪里?

  互助献血“变味”,问题出在哪?“我个人觉得政府责任占四成,采供血机构占六成。”一位血液管理专家称,尽管政府每年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方面都有投入,但是力度还不够,社会无偿献血的大环境还欠成熟。“比如说,偌大一个城市,想设立一个献血小屋或者安排一辆采血车都非常困难。在繁华的地方借一席之地办公益事业很难。像北京西单设立的献血小屋,还是该市西城区政府给了很大支持才做起来的。”

  互助献血“变味”说到底还是临床用血得不到保障造成的。这位专家称,采供血机构应该按照切实可行的招募指南要求,采取更加积极的招募措施做好应急保障。例如,街头采血车是否全部到位?采供血机构是否建立起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有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认为,互助献血“变味”,医疗机构也有一定责任。2009年,某省一项针对199家二级医院和16家三级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调查显示,不合理用血比例达到20%。如果能做到临床合理用血,血液供应可能就不会那么紧张,互助献血需求可能也不会这么大。

  应建采供血预警机制

  问题提出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北京医院输血科主任宫济武说,动员家庭互助献血,可以给患者家属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单,或是医生口头建议其在方便时到采血点献血,而并不一定是“一边献血一边放行手术”。他建议建立血液紧缺预警机制,采供血机构一旦发现血液采集储存量下降到一定程度,要及早通知医疗机构。例如,北京市平均住院日为8天,采供血机构应该提前5天通知,以便医疗机构调控收治病人。“保证用血量大的病人及时手术、及时出院,血液库存紧张时,先选择用血量小的病人收住院。”

  但是预警也不是万能药,因为临床用血有不可调控的一面。北京积水潭医院ICU主任周宁认为,缓解用血紧张应开源节流,鼓励和指导患者自身储血。所谓自身储血,是指择期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先将自己的血液采集储存起来,手术时将自己提前储存的血液再回输给自己。这样既能够节约临床用血又能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另有专家建议,卫生管理部门要对临床用血进行严格监管,对滥用血液制品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要向社会各阶层大力宣传无偿献血,激发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并完善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招募机制。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医疗“保护伞”庇...  上一篇 | 下一篇  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看幸福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