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五个一流打造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2011-01-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0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中医骨伤科学》课入选,成为该校继《内经选读》、《推拿手法学》之后,第三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早在1987年就启动和实施了优秀课程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启动后,该校以优秀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优势学科和中医经典课程为龙头,积极围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这“五个一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更加突出。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精品课数量走在了全国中医药高校的前列。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宏岩说:“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强化精品课程内涵建设,坚持教学改革和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明确思路:
瞄准人才培养建设精品课程
长春中医药大学坚持“优先培育、重点扶持、加大投入、突出特色”的原则,以中医经典课程为龙头,在教学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发展;借助精品课程的优势,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优化精品课程内容和结构,注意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形成之间的关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这样的工作思路,使学校最终形成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示范,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的三级课程体系。
健全管理:
规章制度保障精品课程
立足于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了《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评估办法》、《精品课程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各学院主管教学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坚持对精品课程的年度检查和评估、把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作为每学期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给自己定下的硬性指标。
在该校精品课的教学课堂上,建设小组成员认真听课、细心记录,对教师听课、检查各种教学管理文件、记录等课程建设进展情况更是定期进行评估。为更多更快地获取信息,学校规定每位精品课程任课教师须具备网络沟通能力,开通课程网络论坛,在各项教学检查和学期末学生评教中要达到优秀标准等内容,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对精品课程的专项管理和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使精品课程建设从指导、检查、评价到技术支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网上交流到各级精品课程在网络运行、维护和升级,为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加大投入:
经费设备保证精品课程
自2003年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大对精品课程建设投入。
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里,许多学生正利用网络查询着以前的课堂录像,弥补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遗漏或者没有理解的缺憾。由于条件有限,有的学生没有亲历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但学校网络却给予了他们这个机会。这正得益于学校建成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优先培育各级精品课程,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制订了《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奖励办法》和《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支持办法》,对已经建成的各级精品课程给予支持和奖励。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方面,学校购置了图书信息网络查询系统软件,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测试、论坛、教与学互动为一体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并开设专门网站,使其与精品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结合,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多维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精品课程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都发生变革,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整体提高。
建设团队:
优秀师资支撑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长春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对精品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学校在“十一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中,对精品课程的师资总量、队伍结构、梯队建设、教师基本素质等方面的主要建设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采取多种形式改善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政策引导、专门培训、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教学观摩等形式,吸引学术骨干积极参加教学工作,鼓励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为解决精品课程双语教学师资的不足,学校先后选送了3名精品课程任课教师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进修英文;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注重梯队建设,优化梯队结构,充分发挥一批敬业精神强、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为更好地激发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先后2次制订《关于调整校内津贴的标准的办法》,对精品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津贴进行了调整,逐步完善了精品课程的师资培养机制。
正是基于这种有力的措施,《内经选读》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动了“中医基础理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培育了省级教学名师1人;《推拿手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动了“推拿基础教研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药药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培育了省级教学名师1人。
优选教材:
精品教材匹配精品课程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而精品课程必须要有精品教材来支撑。
长春中医药大学重视精品课程的教材选用工作,以“优”和“新”为标准,严格选用教材。
目前,学校教师在教材编写工作中热情高涨,这得益于学校鼓励教师参编教材,不断加大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的政策。
为保证教材选用质量,学校重新修订了《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对精品课程的教材选用做了专门规定,即优先选用获奖教材、优秀教材、规划教材,教材选用计划一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学校还先后制订了《教材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教材编写管理办法》。学校通过增加教材建设经费重点鼓励教师参加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在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把这些收获与想法及时充实到新编教材之中,这些新编教材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在学校承担主编、副主编的21部国家级本科“十一五”规划教材中,有14部属于精品课程。《中医运气学》和《内经选读》教材由国家级精品课《内经选读》负责人苏颖教授担任主编和副主编;《推拿学》和《推拿手法学》由国家级精品课《推拿手法学》负责人王之虹担任主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推拿手法学》教材被评为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获10万元图书奖励。省级精品课程的《医学生物学》教材获吉林省2007年优秀教材一等奖。省级精品课程的《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和《微生物学》教材分获吉林省2007年优秀教材二、三等奖。
创新方法:
教法改革推动精品课程
长春中医药大学鼓励并支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里,一名学生熟练地演练着教师之前讲过的针灸手法,定位准确、技法娴熟。在场讲授的教师频频点头赞许,这堂课第一次实施的《实验针灸学》的学导式教学方法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精品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内容的教学研究立项、撰写教学研究论文,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不仅如此,学校教师们还创立了《内经选读》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医古文》的展示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中药药物分析》的立体开放式循环排列教学法和《实验针灸学》的学导式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效果良好,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PBL教学法(问题式学习)的引入。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开始只挑少数几门课程作为试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本着对人才培养负责的态度,学校更加注重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对此,每次实施后学校都会召集参与的师生们进行研讨。参与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拉近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5项精品课程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