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12/8千帕(90/60mmHg)者为低血压。低血压的人易发生晕厥和休克,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炎症、溃疡等,且多见于青年女性。
提到血压,人们经常有“怕高不怕低”的误区。特别是对长期低血压即血压低于13.3/8.0Kpa(100/60mmHg)的情况来说,人们远远不像对高血压那么重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低血压多半是“良性”的,后果不那么严重。其实不然,低血压并非什么好兆头,其引发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易疲劳、精力不能集中、失眠、食欲差、四肢发冷、脉搏缓慢等,一旦体位变化时常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等。比如:
心肌梗死后的低血压
45岁的张雷曾在3年前患心肌梗死,经治疗后一直状态比较平稳,只是血压偏低。春天的一个早晨,她起床后刚要活动一下,却突然感觉胸腔内一阵剧痛,人随之倒在地上。家人将他急送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心肌再次发生大面积坏死。
信号提示:一项对500名心肌梗死病人的调查表明,舒张压较低者发生第二次心肌梗死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比舒张压在10.0-10.5Kpa(75-79mmHg)者的危险性要大得多。由此可知低血压可能是心脏病再发的先兆。
伴有心律失常的低血压
王虹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主管,年底的工作特别繁重。所以每到此时她经常感觉自己心慌、胸闷、浑身没劲儿。为了完成工作,她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体检,总以为撑过去就好了。有一天,她突然一阵剧烈的心慌,脸也变了颜色,才被同事送到医院,医生为她一测血压竟然只有70/40mmHg,难怪发生心动过速了。
信号提示:一些经常伴有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分)或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或心律不齐(早搏或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的低血压者,绝对不应视这种低血压为“良性”而掉以轻心,应尽快就医。
随体位变化的低血压
吴熙刚到更年期的岁数便感觉体力大不如前。有一天她午睡中听见电话铃响,马上翻身起床想接电话,却眼前一黑从床上摔了下来,而且还摔折了小腿,吴熙郁闷地想:怎么人到中年竟然如此“脆弱”?
信号提示:一些人在卧位时血压正常或较低,但在突然站起来时,血压便下降2.67-4Kpa(20-30mmHg)并伴有头昏、眩晕或一过性晕厥。原因是机体的血压调节功能较差。这种体位性低血压是造成突然跌倒而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预防发生意外的办法是:床头抬高15~20度角,起床时应缓慢站起。
餐后发生的低血压
赵慧从年轻时代便一直体弱多病,刚刚40岁即病退在家休息。为了增强体质,她每餐都刻意多吃一点饭菜,饱腹感让她觉得自己为健康加了分数。可是近期,每次饭后过段时间她都会感觉自己胸闷、心脏隐隐作痛、出虚汗。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心肌缺血明显。
信号提示:由于对血液再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差,一些人每于饱餐后就会因血压下降而出现头昏、嗜睡、胸闷等不适。原因是进餐后需要使大量的血液集中到消化器官以利于消化食物,结果在餐后35分钟左右因血压下降使大脑和心脏暂时供血不足,年老体弱者常因此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因此,对餐后低血压的这种潜在危险绝不能轻视,应坚持少食多餐,饭后静息,不事运动,避免发生意外。
有明显症状的低血压
李娴近来常常感觉自己特别爱饿,而吃了很多饭人却日益消瘦。工作清闲、不做家务也觉得很累,天天头晕乏力想睡觉。她在社区门诊测了血压,医生说她的血压在正常值以下。她自己反倒不介意——低血压总比高血压强,她甚至还暗自庆幸。不久,她发现自己的眼球明显向外突出,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医院的检查结果是她患上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信号提示:一些人的低血压与体位、就餐、病后恢复期都不相关,但常伴有乏力、嗜睡、头昏、眩晕、消瘦等症状。这种低血压很可能是心脏病、甲状腺疾病、严重感染或消耗性疾病的先兆。这种症状性低血压,若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找到病因并进行有效的治疗,血压很快就会回升。
那么,哪种低血压才是“良性”的呢?专家认为,平时血压虽然低于正常值,但营养状况良好,体力充沛未见任何引起血压降低的疾病,就不必在意。
失业真的很伤“心” 上一篇 | 下一篇 患了甲状腺疾病别再补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