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程淑英整天说自己是“老胃病”,稍吃两口东西,就感觉胃里胀气,过一会儿还忍不住连着打几个响亮的饱嗝。食欲也很差,对荤腥的东西更是连尝都不想尝。她想这肯定是病。
她也看过中医,望闻问切后,医生说她是“脾虚”,吃了一堆人参健脾丸、归脾丸等疏肝健脾的药,反而越吃越重。以前只是吃东西后感觉肚里胀,现在不吃东西也胀得难受。并且胸胁还隐隐作痛。
在别人的介绍下,她慕名找到郑州大学四附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顺景。
“你看,我的肚子胀得跟个皮球一样。”刚一坐下,程淑英就拍自己的肚子,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果真胀得不轻。
李顺景主任搭脉一看,她的脉细数,舌头红,基本上无舌苔。再仔细一问,她还有口干、口苦、咽干的症状。
“李主任,你没见我跟你说话一直扭着头吗?我吃这药吃得口臭,我怕熏到您。”程淑英不好意思地说。
李顺景主任略一沉思,问:“你的大便是不是也很稀,不成形?”
“是很稀,也不是拉肚子,但就是不成形。”自己的症状被医生一下子指出来,程淑英有些惊喜。
“你这属于阴虚型的肝胃不和证。”李顺景主任说出了一个专业名词。
50~65岁的女性最易得此病
“你的胸胁胀痛,首先要考虑肝的问题;肚子胀气、食欲不振,那肯定是胃的问题。中医有个名词叫‘肝胃不和’,这种情况下吃人参健脾丸、归脾丸、舒肝健胃丸等疏肝健脾的药理应有效果,但你吃了之后不但没有效果,反而病情加重了,这证明你不是简单的肝胃不和,而是阴虚型肝胃不和。”李顺景主任开始分析这个病。
其实,程淑英不是李顺景主任接诊的第一个这样的患者。这样的患者见得多了,李主任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信息:这种病多发于50~65岁的女性。为什么呢?这肯定和女性的生理特点有直接联系。随后的研究工作再次印证了他的这个推断。
“50~65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基本上完全经历了经、孕、产、乳4个生理活动,经过几十年的月经,流了那么多血,这是导致阴虚的直接原因。尤其是那些之前月经量大的女性,在生理上更是处于阴血不足的状态。中医讲‘肝藏血’,阴血不足就意味着肝脏的藏血功能不好,阴阳失调,肝的阳气就会偏旺,表现在症状上,就是胸胁胀痛。而肝气暴躁也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表现在症状上,就是胃胀、食欲差。而咽干、口渴、舌红、脉细数又是阴伤的典型表现。”李顺景主任说。
这些女性会被该病“盯”上
“不是说这个年龄段的所有女性都会得这个病,它也有好发人群。”李顺景主任说。
平时喜欢吃辛辣食物的人。辛辣食物伤胃,会导致胃阴不足,易得此病。
爱发脾气的人。平时遇到脾气不好的人,大家就会开玩笑说她们“肝火旺”。肝主疏泄,疏泄功能异常,会直接影响到脾胃的功能。
过量劳动、看电视时间过长。中医讲“久视伤肝阴”,长时间看书、看电视对肝脏都是一种伤害。
服用温补的药过多。人进入中年后,开始考虑进补的问题。所谓“阴阳平衡”,如果吃过于补气、补阳的药物,阳气的活动增强,阴气就会相对少一些。长此以往,不但起不到“补”的作用,反而会“亏”。
同时,这类疾病属于慢性病,不少患者一得上就会持续很多年,体质为此变得很差,再加上中间有可能要输一些氨基酸、能量合剂等过热的药物,这也会导致阳气过盛,从而引发“阴虚”。
治疗该病,光“疏肝”没用
“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这类病人的大便都很稀?中医书上有句话很有意思:‘肝阳盛胁迫大肠作泻。’就是说体内的肝气过盛,就会导致泻,大便当然会稀。”李顺景主任说,患者吃人参健脾丸、归脾丸、柴胡舒肝丸这类疏肝健脾的药无效,就是因为治疗该病的关键不在于“疏肝”,而是先养肝柔肝,肝养好了,肝的疏泄功能自然正常,在此基础上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记者注意到,李顺景主任开给程淑英的药方上出现了多味中药。
“生鳖甲、生白芍、木瓜是养肝阴的;川楝子、郁金、生麦芽、白蒺藜是疏肝的;北沙参、百合、麦冬都是养胃阴的;莲子、荷叶、黄连都是清胃热的;生白扁豆、生山药都是健脾胃的。因为她的肝火旺,我又多给她加了一些半枝莲、生栀子。”李顺景主任逐一讲解每味药的功效。
“你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我用了不少‘生’药,比如说生山药、生白扁豆、生栀子,因为‘生’的东西都有滋阴作用,这类病人恰恰阴虚,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我这病多久才能好啊?”程淑英问。
“只要你少吃辛辣食物,情绪保持平和,作息规律,吃上15~20服中药,这个病就能大有起色。”李顺景主任自信地说。
输卵管检查不当可能造成盆腔感染 上一篇 | 下一篇 胸膜疾病治疗有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