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百姓话题
南京通报“小龙虾疑致肌溶解症”调查结果
发布时间:2010-09-08 09:03     来源:君健网

    9月7日下午,南京市政府通报“小龙虾疑致肌溶解症”事件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专家组认为这些病例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


  据通报,截至9月7日,南京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达23人,年龄分布在17岁到26岁,其中女性17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另有8人分别在4个餐馆食用了小龙虾。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1人仍住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通报称,事件发生后,卫生部派专家到南京市与当地专家开展了现场调查和采集工作,开展实验室检验,相关专家还召开专题研讨。专家组认为,南京发现的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HAFF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如病前4个小时到13个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小龙虾史,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个别人出现恶心症状,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激酶一过性升高。

  调查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作了6种聚醚类抗生素、10种大环内酯抗生素、23种β-受体激动剂、15种镇静剂、3种苯胺和消极苯胺类化合物、2种重金属的检测,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化学物质。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组认为:本次南京所报告病例属于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据专家介绍,HAFF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中国北京均有过报道,患者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这些水产品被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迄今报道的HAFF病患者多为食用水产品在24小时之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解读

  对HAFF病需要深入研究

  都吃过小龙虾,为什么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没事?什么样的体质才会得HAFF病?往年吃小龙虾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为什么今年却出现了?同样吃很多小龙虾,为什么南京有人发病,上海却没有?在昨天的新闻通报会上,面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专家表示,目前对于HAFF病我们了解得还很少,还需要深入研究。

  资料显示,HAFF病于1924年在柯尼斯堡沿岸泻湖区(KonigsbergHaffshores,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因此也被称为泻湖)首次暴发。80多年来,全球报告病例数超过千人。夏季和秋季是HAFF病的高发期,其具体致病因素至今不明,只知道与摄入水产品有关。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邢昌赢说,据有关HAFF病的国外报道,严重的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从目前南京报告的病例看,病情与国外报道相比要轻一些,病人预后也比较好。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说,专家组经过论证后认为,对本次事件的具体致病因素还需要深入研究。专家组已初步提出HAFF病的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食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检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同时,建议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开展相关病因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食用小龙虾引发HAFF病风险较低

  引发HAFF病的未知毒素是否是小龙虾本身带来的?食用小龙虾是否安全?

  吴永宁说:“我们筛查了900多种最有可能致病的外来物质,基本排除了。如果有问题的话,应该是小龙虾本身带来的。”这种小龙虾可能在某一个水域与某一种物质有关系,但在什么水域、什么地方、具体是什么物质,目前没有证据。

  中国CDC应急办公室流行病学主任医师倪大新说,从现有的调查资料和国内外的情况来看,食用小龙虾以后有发生HAFF病的风险。但是总体来讲,这种风险很低。

分享到:

感冒老不好要小心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本“超级细菌”升级 53人感染4人...

评论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