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PM2.5,我们能躲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3-03-18 09:29 来源:君健网
日前,由新浪网主办的“空气与健康”名人访谈节目邀请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小川。他们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雾霾天气及其治理之道。
不同角度关注空气污染
潘石屹:2011年10月22日我第一次转发了有关PM2.5的微博,社会对此反响非常强烈。2012年2月,国务院要求各地公布PM2.5数值。我觉得,治理PM2.5得先有一个标准。其实,也是无意中的闪念:得让民众动起来,讨论一下中国PM2.5治理标准应该一年内出台?两年内出台?还是五年内出台?有些朋友转发这条微博后,有4.7万人投票了,很多人希望一年内出台标准。
潘小川:我们与绿色和平组织合作,从定量的角度估计PM2.5对健康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国际上统一的统计学方法,把一些PM2.5既往监测的数据和相应死亡率数据放在一个统计模型里。我们采用的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学模型,估计了2010年死亡的人数,4个城市超额死亡人数,就是说这4个城市估计一年里由于PM2.5的危害可能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是8000多人。但这只是急性危害,PM2.5还有慢慢形成的危害,对健康的危害实际还要大。
李书福:10年前有个朋友说他在北京不跑步。原因是他的邻居每天早晚跑步锻炼,但是两三年跑下来却死了。原因是北京空气不行。那时我不懂什么叫PM2.5,但这件事让我震动。
我曾非常关注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从土壤和水污染又想到空气污染,我常说要把这三座大山推翻。每次两会,我都在呼吁把空气、水资源和土壤质量抓好,不能过度污染,否则我们就失去了基本生存空间。
李书福:作为汽车公司来讲,重点是“一进一出”要做好。
所谓“一进”,首先是空气进到汽车里时有很好的检测、过滤、净化的循环系统,不让PM2.5等有害气体进入;车厢自身也不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这事关材料选择,胶水、织物不能有化学污染和有毒气体;确保车内空气符合人体需要。
其次,对进入车内的空气,沃尔沃是从PM0.1开始过滤的。瑞典总部一直在研究怎么确保车里的空气对人的健康是有保证的。沃尔沃的空气标准,是按照儿童级别标准设计,就是车里的空气要符合儿童需求,所有一整套系统,由传感器自动检测,大气当中空气和车里空气也自动检测,通过这种检测传感器确认该打开时就打开,该循环就循环,该关闭就关闭,该清洁过滤的就过滤,车内有这套系统,使空气质量比大气环境的空气质量好100倍。
所谓“一出”,就是让汽车排放尾气有高标准,不让尾气过多污染空气。沃尔沃发明了带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系统,现在其他汽车公司也装上了这个系统。它能控制排烟,让传感器向发动机反馈,告诉发动机该怎么点火、喷油,保证排气符合不同环保要求。
对话:好办法大家共享
李书福:开两会时,大家开玩笑说,雾霾天要是没处躲,就躲到国家博物馆,那里有专门保护展品的净化设施,但躲不是办法。
潘石屹:我的办法你看行不行,通过全国政协反映一下,国家应该给每个省、每个市定任务,每年污染物的排放降低10%,否则政绩考核就打不及格。
李书福:考核没那么简单,比方北京想降低PM2.5、PM0.1,并不是北京自己努力就能解决的。
潘石屹:我是看了政府工作报告,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每年都有数字,但大家觉得这个数字太低了,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所有污染物排放物要降低2%。
李书福:其实真正下决心不是解决不了,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很好,关键是下不下决心。
潘小川:可能得损失一些GDP。 国内外资料显示,大城市越来越多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原有资料表明北京、上海基本上尾气排放分担率能占到一半以上的,现在分析出来霾超过20%。
李书福:汽车肯定是一个原因,多少比例我没有研究过,但我认为是可以解决的,国家要提高标准,不论是普及电动汽车,推广油电混合,或者让传统的汽车提高排放标准,都是解决办法。国家要快点决策,提高产业标准,这是很容易解决的,是个技术问题。
车内空气质量现在中国只有参照性标准,我也不止一次呼吁了,要求国家强制性的立法,否则有些人坐在车里会得皮肤病、会得白血病、得各种各样的病。
李书福:车内跟室内不一样,汽车空间小,空气对流量相对比较小,但是汽车要处在不同的环境,今天在北京,明天也许到了天津,所以汽车必须要有对大气自动检测的功能。要知道在不同地方大气的质量是有不同标准的,进行自动处理。当然外面的空气质量也在变,汽车又是移动的,什么时候开启阀门大一点,使空气内外的交汇量多一点,流量要进行控制,什么情况下要交流,什么情况下不能交流。比如外面空气很脏了,空气污染度很大,要全面封闭,就在车里进行自动处理,当发现车里空气质量不如外面好,就要交流,关键要靠传感器和很多设备技术控制。
潘小川:车内空气质量我们研究过,侧重车内装饰材料的污染问题,还有车内废气怎么排出问题,也很重要。
李书福:车内材料控制,这是基本前提。全世界第一个成立汽车车内气味小组的是沃尔沃,全世界第一个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汽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沃尔沃,全世界第一个达到联合国环境署纺织品协会关于内饰材料认证的也是沃尔沃。对内饰质量的控制是前提,如果这个都控制不好,不要外面糟糕空气进到车里,就无从谈起。
如果车内空气质量的设计技术比较高、控制能力比较强,不但车内不产生有害气体,还能确保外面气体进入车厢后的质量控制。只有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在技术上改进,才能确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外面的空气有多脏,都不能进入,外面有花粉或者其他有害气体都进不来。汽车也要做自然过滤处理,这些都是汽车设计一定要做到的。沃尔沃空气质量体系(空气循环与过滤+内饰挥发+尾气排放)能阻挡95%的PM2.5,比大气洁净20~100倍,是车内空气质量全球最高标准。这就是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汽车企业来讲,第一步要按照已有的技术,对于降低排放、降低对环境压力的,所有能采取的措施都应该采取,同时,要带头研究寻求突破,使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对社会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怎么降低碳排放,整个上下游供应链怎么供应碳排放,以及在企业内部使员工明白如何低碳生活,是一系列要做的工作。
潘石屹:我认为,除了自己行动,还要发动大家行动起来。例如建房子,房子封闭了以后空调能不能过滤污染物,应该把好经验贡献出来和所有的开发商分享,哪个厂家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我们就用哪个厂家的。其实,1平方米的费用只增加了三四十元钱,并不高,可能别的开发商建房子时又有新的技术解决得好。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解决困难。沃尔沃有什么技术,能不能贡献出来?让中国汽车同行都照这个样板去做。
李书福:吉利已经与沃尔沃签了合作协议,沃尔沃帮助吉利汽车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其他公司如果提出申请我们可以考虑。这个提议很好。世界上很多汽车安全技术都是沃尔沃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无偿地允许其他汽车使用。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汽车安全车厢、汽车安全玻璃、行人安全气囊都是沃尔沃发明的。
如果有需求我们是可以讨论的,这个技术是人类美丽事业的组成部分,给人带来健康,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保密这些技术,如果有需求我认为是可以分享的。只是这会增加制造成本。
潘石屹:用生命与花的钱比较的话,生命更重要。
观点:引进碳排放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两会”递交的提案之一是关注大气质量立法。他认为,立法的要点,一是空气质量标准,第二,对各地行政一把手的考核,除了考核GDP,还要考核环境质量。第三,是在中国推广碳排放的交易,第四,所有以碳化石为燃料的燃烧器都要提高标准,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
他举例说,像碳排放交易,在城市划定零排放和低排放区域,所有汽车进入这些区域都要达标,否则就通过信用卡自动扣除罚款,这就是碳排放交易。可先行试点,然后各省,设定不同标准及处罚标准。
潘小川认为,碳排放交易的问题,也需要引进市场机制,西方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过去污染交易权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促进那些企业愿意减排,减排以后对企业的利润有好处。(陈 瑜)
相关报道
“三君子”获“中国空气质量推动大使”称号
3月12日, 长期关注和呼吁改善我国大气质量的“三君子”,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及新浪网联合颁发的“2013年中国空气质量推动大使”称号。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已连续两年提出关注大气质量和车内空气质量立法的提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书福坦言:内饰材料气体排放的超标,以及空气过滤循环系统不合格所导致的车内空气质量污染,造成的人体伤害高于雾霾,消费者是在狭小车内空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伤害。因此,车内空气污染也是重大民生问题。
他提出,我国目前的《乘用车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对外部空气经循环过滤进入汽车车内等其他技术环节,并未作规定和要求。鉴于目前大气质量并不乐观,进入车内的空气也可能是车内空气污染源,他提议,首先将指南由推荐性执行转向强制性标准,并提高标准和增加检测项,特别是加入空气循环与过滤技术标准,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统计显示,车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污染通常表现为有刺激性,驾驶员和乘客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等症状,约65%的驾驶员在驾车时由于车内空气污染出现压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