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实施以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初步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医改的成效逐步显现。
12月22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报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
●保障范围正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截至10月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增加到4.24亿人;新农合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张平说。
目前,保障范围正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今年,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多数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和60%。随着城乡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对象逐渐从五保、低保对象扩大到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截至9月底,今年已累计资助4912万人参保参合,直接救助1026万人次。
不少群众发现,随着“一卡通”等来到身边,就医结算比起以前大大方便了。目前,90.6%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区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89.1%的新农合统筹地区首先实现县域内医疗费用的即时结算。
基本药物制度是本次医改提出的一项新制度,旨在保障基层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可及。张平介绍道,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基层实施,确定了307种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药物。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00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总数的51%。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也在有序推进。“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势头,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开始减轻,新的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张平说。
●医改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支出累计达2490亿元
“大病拖,小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一句顺口溜道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薄弱。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基层服务能力不强,使原本可在基层治疗的小病也要到大医院看,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医改把强基层作为改革着力点。”张平介绍道,一是极大改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3年内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三是引导基层将服务重心逐步转移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居民健康管理上来,努力使城乡居民不出乡镇、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台湾舆论肯定医卫合作协议 寄望两...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医应破除“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误...